龍七公:港台新方向 下一步迎難而上
香港電台與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建立了長期合作夥伴關係,陸續引進更多涵蓋國安教育、大灣區建設和「十四五」規劃等重要議題的節目,為港台迎向百年變革、邁進發展新方向,以及為協助形塑和傳揚中央與特區的價值、觀點和形象撰著新編章。事件的意義重大,未來挑戰亦艱巨,港台應如何迎難而上走出下一步?
媒體除可提供資訊、觀點和娛樂外,還可凝聚人心、善導民情,並在推動社會發展和落實良政善治方面,發揮關鍵的建設性功能,但若媒體刻意負面操作,將可帶來足以動搖社會根本的破壞,類似的「雙刃刀」效應,在近年的「動亂」中已顯露無遺。
然而,雖已從港英蛻變到特區管治,內外環境更經世紀邅變,但成立於1928年的香港電台卻一直糾纏於爭取所謂BBC模式,從未認真進行結構性改革,當局亦採取「佛系」管理,令致弊端叢現,屢遭主管部門警告譴責,審計署報告和《香港電台管治及管理檢討報告》已公開揭示其缺失。
提高國民身份認同
管理層更替,在體制和人事上鳴響了港台改革的起步槍,而與央視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係、貫徹落實《港台約章》公共目的及使命、培養港人對港情國情的正確認識和提高其國民身份認同,才是港台可持續發展的正途。
今次港台的大改革,先是糾正過往便宜行事、率由製作單位自主的編採模式,改由港台管理團隊統一決策,並且對節目安排和人事作出適當調動,一切回歸依法履職、權責明確、知所適任的部門管理;再而從節目內容入手,借助央視節目的權威,消除港人在各種相關問題的誤解和矛盾,進而提升港台作為公營媒體的公信力和社會角色,並且重燃和促增港人對國情的認知、對國民身份的認同。
改革雖周全,執行卻有難度,亦不可能一蹴即就,需要作出更多的政策支援和業界堅持。第一,在當前外有國際力量干預、內有不同團體攻訐撕裂的複雜形態,媒體成為主要的角力戰場,美英最後便先後對一份香港報章的美國版和一個央視國際頻道採取行動,未來如何打壓港台或其他香港媒體?不知道,但可預見亦難樂觀。惟望當局明確立場、強勢支援和嚴格執法,確保媒體改革不存閃失、媒體生態重回正軌,防堵「顏色革命2.0」式的「媒體亂港」。
第二,作為唯一的公營廣播機構,港台需要迎難而上、勇於承擔,並非單純以「中介」方式, 將央視節目和「中國形象」引進香港,更要主動配合宣傳和進行適應化:更要借助一國兩制的特殊角色,在海外協助建立和推廣「中國形象」,相輔相成以強化香港作為國際傳媒中心的功能和地位。
第三,明確公營廣播的角色,並非在於填補商營媒體或自媒體的「興趣」或能力空白,而應擔當政策領頭羊,指引行業的發展方向。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