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遇阻:華晶片研發 憂放軟手腳
中芯團隊較2019年縮編三成 基金愕然
中芯去年底被美國踢入實體清單,闖更尖端製程的路基本已被打斷,巧合地此時研發人員大減,難免令外界議論紛紛,尤其公司在白宮易主後未獲剔出貿易黑名單,而人才又是大國博弈最重要資產。
上周外媒傳出華府批准廠商向中芯原有大客華為供應車用晶片引發強烈反彈,逼得美國商務部發言人「撲火」稱,限制對華為提供技術和產品的「長臂管轄」並無放鬆或修改,可見國際環境沒變。
梁孟松去留成市場焦點
惟中芯上周五披露,上半年研發人員僅1,785人,比去年同期或2019年全年的分別2,419人及2,530人低一大截,佔集團總人手比重降至11.2%,期內研發人員人均月薪折合約2.59萬元,按年升約4%,比上海復旦折合逾4萬元低一截。
就研發團隊「縮水」,中芯解釋「主要因」部分研究相關人員轉入生產營運崗位,以及退出一家與高通等合資的晶片加工企業。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確實說過,上季因生意太好要放慢研發項目,又謂研發攸關公司未來。然而,所謂「主要因」有多「主要」仍惹人好奇,畢竟該企上月又有任職20年、有份助公司研發14納米以下製程工藝的技術研發副總裁吳金剛離職。
易方資本投資總監王華認為,中芯生意確實好了很多,但仍對該企將研發人員調往生產崗位感到有點奇怪,因晶片廠的研發人員通常覺得自己從事創新攻關,不太願意調往廠房監控或調校生產線,反而是生產技術人員想調去研發部門。不過,他還是最留意另一聯合首席執行官梁孟松之去留,始終他是中芯先進製程的靈魂人物。
上海復旦半年多賺2.2倍
中芯「業績公告」另一看點是在研項目狀況,與去年年報提及的進度相若。跟該企製程組合最似的台灣聯華電子則提過,其14納米製程成功導入5G及網絡通訊等應用,預計今年有更多產品量產。其22納米與28納米相容性高,但性價比顯著提升,料今年超過10家客戶會應用它試產晶片。王華認為,65至28納米製程需求龐大,這幾個製程的產品一脈相承,但聯電的成熟製程技術比中芯成熟。
另外,上海復旦今年上半年按年多賺2.26倍至1.72億元人民幣,其中追趕美國賽靈思(Xilinx)的「FPGA及其他芯片」分部,期內收入按年增長1.32倍。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