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渡難關:內地開打經濟持久戰
側重中長期策略 下季勢降準放水
中國經濟今年第三季保增長存壓力,全國人大財經委官員直言,「三升」與「八缺」噩耗交織,正挑戰經濟恢復穩定的步伐。不過,中央有側重中長期經濟表現的「跨周期」部署,經濟學家料內地準備加大財政及貨幣刺激力度,打場持久戰。
面對「三升八缺」 挑戰大
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尹中卿近日指出,原材料價格高位運行、國際運輸價格持續攀升,以及人民幣匯率不斷升值的「三升」,同時又出現缺港、缺船、缺艙、缺櫃、缺單(企業不敢接長單)、缺晶片、缺工(工程師、熟練技工)、缺電,導致供給端出現新困難,加劇經濟循環不暢。
荷蘭國際集團(ING)銀行大中華經濟師彭藹嬈形容,內地正面臨多個巨大挑戰,上海再局部出現疫情,部分機場及海上國際貨運被暫停,海外商品進口及內地港口貨物與零部件出口均受影響,預計直到9月下旬至10月始緩解,結果將導致全球運費上漲,對西方貨物更可能產生連鎖反應等。基於各項風險考慮,該行降低今年內地經濟增長預測至8.9%,今季及下季增速更會分別放緩至只有4.5%及5%。
不過,經濟專家普遍不擔心內地「空槍上陣」,渣打銀行相信,今年下半年財政支持效應有望轉正,貨幣政策亦不再緊縮,可望支撐內地經濟季度增速直到明年底都維持在5至6%。該行大中華及北亞區首席經濟師丁爽指出,政府可能把更多重心放在遏制下行風險、而非提振上行潛能。
中央重提「跨周期」調節
更重要是,上月底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已定調下半年要做好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院長王立勇認為,傳統的宏觀調控更多體現於短期調節,熨平經濟周期波動,從而實現經濟增長、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國際收支平衡;「跨周期」則打破傳統,旨在建立側重解決中長期問題的宏觀調控框架,將宏觀政策由短期、速度視角拓展到中長期、質量視角。換言之內地考量並非刻下經濟高低,而是跨過疫下艱苦之旅後、走上更長遠的坦途。
內地似乎比以往更早謀劃2022年的政策方向,渣打估計,為保流動性合理充裕,人行可選擇降準增加貨幣供應,或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MLF)等工具擴大資產負債表。該行預期人行今年第四季再降準0.5個百分點。
彭藹嬈亦料,內地信貸成本將隨着政策風險和經濟增長勢頭減弱而增加,若部分基建項目不得不依賴地方政府發債,或使當局降低債券收益率,因此人行或於下季再降準,預料減0.5個百分點。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