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安老服務

一場新冠肺炎疫症暴露了老人服務的不足,單以香港第三波疫情為例,累計死亡的平均年齡達八十一歲,逾九成為七十歲或以上,至少百分之八十四有長期病患。單是第三波疫情在多間長者院舍爆發,引致最少廿四到三十名院友死亡,可見老人院舍一旦受到感染,隨時出現集體蔓延,高死亡率。其他國家情況也相近,美國早期確診及死亡案例發生在紐約州,幾乎都集中在護理安老院。西歐國家的情況也差不多,開始時在意大利北部和法國,都是從住院老人開始的。

青壯年一代不一定懂得分辨,其實老人之中不乏身體健康、可以獨立生活的,只要沒有嚴重的長期病患,他們都有能力照顧自己。不少老人還跟下一代同住,照顧下一代甚至下兩代呢。也有老人未能照顧自己,可能會僱用外籍家務助理協助,一樣每天外出晨運、飲茶,去菜市場買菜。住進護理安老院的,佔了絕大多數是沒有能力獨立生活,健康欠佳,需要協助照顧,例如需要定期吃藥看醫生。香港的最大問題是地價高昂,沒有條件發展適合不同獨立能力和健康狀況的老人院舍,把老人分類後再分級管理和提供不同服務,例如有些老人健康情況好的,可以獨立生活,只是間中有些重活需要幫忙;也有些需要家務助理打點家務,煮飯洗衣;有些健康狀況較差,可能下床上廁所都要人扶持,需要全面護理服務。

香港很多老人院舍其實都屬護理安老服務,因為租金昂貴,他們會盡量收納更多院友,很多都是環境惡劣,每人只得一個床位,而且互相靠近,容易引起摩擦衝突。如果有人在院舍外受到病毒感染,因為人與人之間距離接近,很容易傳播開去。要解決老人院舍服務不足,切合不同需要,考慮因素不外是地價、工資、管理和醫療服務。

回歸初期,有香港社福機構建議在大灣區找城市開設老人院舍,收納香港的老人,提供不同等級服務。因地價比香港便宜,工資比香港低,就算按香港個人綜援水平收費都足以維持,所以有機會運作,可惜無法解決醫療問題,故未能成功起步。但到了今天情況改變,或許多了機會。廣東省不乏三、四線城市地價仍相對便宜,一些偏遠地區和農村釋放出來的勞動力依然低廉,港大深圳醫院也樹立了香港水準的醫療服務,只要他們肯找省內幾家地區醫院結盟,願意接受一定限額的醫療保險,為居住內地的港人提供服務,相信會有助鼓勵部分香港老人北遷,對解決香港的老人院舍服務不足應有一定幫助。特區政府只需從香港醫療系統中節省的開支,用作支付醫療保險金,便可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