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見紅非偶然 豈能全賴大氣候

花無百日紅。港鐵昨日公布業績,今年上半年按年盈轉虧,蝕逾三億元,為上市至今首次見紅。曾經首屈一指的香港品牌風光不再,受疫情衝擊還是其次,服務質素每況愈下、大小事故不絕如縷、管理質素良莠不齊才是主因。更須指出,高鐵停駛逾半年,港府須按機制用公帑填氹,意味全民都要為港鐵埋單。

無可否認,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口岸交通幾近中斷,禁聚令使市民減少外出,僱員多在家工作,學生亦停課抗疫,直接影響港鐵乘客量及收入,今年上半年總乘客量較去年同期大跌逾三成八,包括本地鐵路客量下跌逾三成三,高鐵香港段客量插水暴跌近九成。一損俱損,連帶對車站商務及物業租賃業務亦造成不利影響。港鐵上半年經常性業務收入按年減少逾兩成三,當中香港客運業務收入按年減少逾四成;此外,香港車站商務收入及香港物業租賃及管理業務收入同樣按年減少。儘管仍維持中期息,但預料下半年盈利持續疲弱,明年復甦之路緩慢,有投行給予「減持」,反映港鐵前景暗淡。

面對上市廿年來首次見紅,港鐵將蝕錢原因歸咎於疫情,市道欠佳令投資物業重估出現虧損,加上提供租戶租金減免令收入減少,擺出非戰之罪的姿態。然而事實是否如此簡單呢?無錯,疫情重創經濟,市民出行模式改變,無不對各行各業造成極大衝擊,但港鐵的問題顯然有更深層原因。這些年,港鐵負面新聞充斥報端,沙中線延誤超支復淪為豆腐渣工程,正是港鐵管理混亂、一鐵獨大的後遺症。至於大小事故層出不窮,不是信號系統故障,就是路軌有裂紋,甚至「四線齊冧」,更如家常便飯。去年九月發生史無前例的東鐵出軌意外,肇因正是港鐵維修粗疏,沒有搞出人命簡直是天大幸運。

如此種種,證明港鐵在壟斷優勢下變成無王管的巨無霸,早就忘記用心服務乘客的初心。更叫人意難平的是,港鐵一味以「可加可減機制」說事,即使一年勁賺過百億元照樣調高票價,完全不知社會責任為何物。君不見,去年經歷黑色暴亂,今年又有疫情來襲,百業蕭條,民生維艱,港鐵雖然不敢貿然加價,但亦只是凍結票價而已,所謂提供八折車費優惠亦是由港府補貼,為期只有半年。港鐵高層昨日以「需同時顧及公司可持續發展」,暗示優惠完結後不再延續,一毛不拔可見一斑。

屋漏偏逢連夜雨。造價貴絕全球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自通車後客量未如預期,本來已是回本無望,如今又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導致高鐵一直停駛,客量跌至零,港府需按協議就客量不達標巨額補貼港鐵,涉款數以億元計,而且復駛遙遙無期,公帑填氹陸續有來,納稅人最是冤哉枉也。

當然,問題在下面,根子在上面。港鐵管理百孔千瘡,說到底是港府管治出了大漏洞。港府是港鐵大股東,不少港府官員是董事會的當然成員,理論上港鐵要向港府負責,然而庸官無能塞責,運房局局長陳帆對於天大的鐵路醜聞也是「看報道才知道」。在港府放任自流下,港鐵糊塗帳揭之不盡又何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