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鐵路獨大 何曾施政為民

港府高官開口與民同行,閉口民生無小事,說的比唱的還好聽,實際上嫌貧愛富廿多年不變,政策一味向大財團傾斜。有「港版大西北」之譏的元朗、屯門及天水圍,因為交通不便,動輒塞車,居民只能被迫依靠收費昂貴的港鐵代步。詎料九巴有意實施分段收費減輕居民負擔,竟然也遭運輸署從中阻撓,為保港鐵利益,港府可以做得多盡?

早在去年底,屯門及元朗區議員已向運輸署反映區內居民苦況,指區內交通主要依靠輕鐵和西鐵支撐,不僅收費不便宜,更因為路線曲折,令居民通勤時間過長,費時失事,加上輕鐵載客量已近飽和,遂要求運輸署批出短途巴士路線、實施巴士分段收費以解決問題。當時運輸署回應正面,擺出萬事有商量的姿態,甚至誇下海口暑假可以實施巴士分段收費;而九巴亦積極配合,今年初向運輸署提出元朗、屯門、天水圍區內分段收費建議,首階段涵蓋十八條路線,並在部分巴士站安裝八達通讀卡裝置進行測試,可謂萬事俱備,只欠運輸署一聲令下。

很明顯,巴士分段收費是一項德政。由於「大西北」區內的短途交通工具選擇少之又少,居民要麼乘搭輕鐵,要麼支付長途巴士全程費用,兩者都是不輕負擔,尤其是疫情打擊,百業蕭條,市民無不勒緊褲頭度日,九巴實施分段收費,居民車資負擔起碼能減少近半,何樂而不為?按道理運輸署沒有反對的理由,惟近日有消息傳出,運輸署臨陣縮沙,擬否決九巴提出的一半路線,而且都是天水圍及洪水橋居民出入元朗的最重要幾條路線。結果消息一出,區議員無不嘩然。

當然,想深一層,運輸署有此一着一點也不奇怪。眾所周知,港府一直傾盡全力造就港鐵成為龍頭交通工具,其他交通工具如小巴、巴士等,都不過是輔助性質而已。事實上,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港英政府規劃新界西北時,便已擬定「輕鐵主導,巴士為輔」,奠下一鐵獨大的基石。到了八十年代,當局更通過條例,授權九鐵在屯門及元朗建造和營運輕鐵及接駁巴士服務,引入「輕鐵專區」概念,確保輕鐵能於無競爭下經營。回歸後,這種局面非但沒有改變,甚至隨着西鐵通車,鐵路服務進一步坐大,造成壟斷。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九巴突然提出分段收費變相減價,港鐵必然首當其衝,運輸署豈會為了便利市民而與港鐵對着幹?

問題是,新界西北人口近年不斷增加,而洪水橋新區更被政府視為拓土建屋重中之重,將來人口有增無減。輕鐵固然難以滿足人口增長需求,一旦又有去年黑暴破壞鐵路的突發事件發生,輕鐵癱瘓,整個「大西北」便再次成為孤島,證明過分依賴單一交通模式根本不可行。何況在欠缺競爭下,港鐵事故不斷,服務質素泥沙俱下。港府一味盲目維護港鐵利益,拒絕正視實際情況,懶理市民需求,倒行逆施必然激起民怨。

說來可悲。在民生維艱且暴亂未息的今日,港府依然未有吸取教訓,所謂施政為民純屬空談。官視民如草芥,民必視官如寇讎,豈能不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