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中心變破船 走資成風難逆轉

春江水暖鴨先知,市場永遠走在大眾前面,香港由國際金融中心變成全球知名的暴亂之都、革命輸出港,投資者自自然然會「跳船」,為資金尋找避風港,據英倫銀行表示,由於香港的示威活動愈演愈烈,已經有大約五十億美元,約三百九十億港元資金由香港的投資基金中撤出。「走資」金額相當於香港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一點二五。

部分資金流向新加坡

其實早在十月時,市場已盛傳暴潮嚇走大批投資者,部分資金流向新加坡,當地金管局官員承認有此傾向,雖然聲稱只是小量資金轉移至該地,但轉移資金查詢的確驟然增加。香港金融管理局當時回應稱看不到有明顯資金流出港元或銀行體系,並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資金來往進出實屬正常。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網誌稱本港金融市場反應平靜、如常運作,港匯和利率穩定,不見有大規模的資金流出。財金官員是否看漏眼,抑或採取鴕鳥政策,今時今日市場已經給予答案,五十億美元有可能只是走資潮開端,香港兩家大型外資銀行滙豐控股及渣打集團表示注意到香港富戶在海外開設銀行帳戶。有外資銀行分析師更憂慮若香港出現大規模資金流走,不排除沽空機構會趁機狙擊港元。香港證監會前主席梁定邦早前亦稱,若示威衝突持續惡化,明年三月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排名,香港可能由全球第三跌至第五,被新加坡及上海「爬頭」。

政治與經濟從來分不開,反修例示威風波是不折不扣的政治風暴,暴潮沒有平息迹象,長線而言帶來的衝擊比金融風暴更具傷害性,國家領導人也指香港正處於回歸以來最嚴峻的局面,經濟江河日下勢所難免,政府公布本港九至十一月失業率升至百分之三點二,其中重災區餐飲業的失業率上升至百分之六點二,是八年來新高,而估計結業潮陸續爆發,將有七千店舖排隊倒閉,必然會有更多人加入失業大軍,銀行業警告,如果失業率繼續攀升並拖累樓價下挫,物業市場炒家恐會挾資離場,釀成另一輪走資潮。

香港留不住資金,亦留不了人才。前年度移民海外只有六千五百多人,創下十二年新低,但今年中暴潮引起信心危機,移民潮爆發,富裕精英紛考慮移民海外,首選目標包括澳洲、美國、加拿大及英國等地。美國EB5投資移民最低額度是五十萬美元,約三百九十萬港元,其他西方國家大致上條件亦相若,每個香港移民家庭帶走資金料以千萬元計。年輕或資金較少便選擇申請投資移民台灣或馬來西亞,今年首九個月短期居留或定居台灣的香港人數目,比去年同期急增近三成,查詢更急升三四倍。人才是一個地方的最大財富,香港流失的無形資本恐怕難以計算。

人財兩失仍不知悔改

特區政府面對人財兩失,依然以為「爛船尚有三斤釘」,內地企業來港上市不絕,單靠北水可以駛得動這艘破船,忽視市場漸趨單一化的風險,將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內,若內地政策有變,或者經濟下行較想像來得快,連最後支柱也撤走,到時更加翻身無望。本地多個行業多年來倚賴個人遊客源,今年內地人不來了,它們便沒法維持生意,如此慘痛教訓,政府有沒有借鏡,抑或利字當頭,蒙蔽了向前望的目光?

經濟起跌有周期,按常理只要維持投資環境便有反彈機會,可是今次香港並非面對普通的經濟周期調整,而是夾雜多重政治因素,中美貿易戰、中港關係,以及香港內部穩定,這些都是不斷躍動的變數,任何一個經濟專家都無法判斷,中美談判雙方亦不能肯定中長期局勢演變。唯一肯定是美國不會輕易放棄香港作為貿易戰籌碼,不斷在此興波作浪,香港政府無力招架,中央自顧不暇,本地投資環境太犯險,外資流往亞洲其他金融中心,短期內難以逆轉。

香港走資成風,相信只有反對派會為此而雀躍,他們為了奪取管治權,揚言不惜攬炒「玉石俱焚」,現在一步一步邁向目標,不少人在網上揚言多謝林鄭月娥,說她是走資之母。城中富豪及大財團亦紛紛對特區政府投不信任票,六月時已經有建制派所屬財團擱置買地。大難臨頭各自飛,所謂共度時艱,同舟共濟,原來經不起考驗,或許香港人真的要多謝政府,讓他們看見這殘酷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