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局對非華語生乏支援

【本報訊】非華語學生愈來愈多,需要當局更多支援。申訴專員公署批評教育局對非華語學生支援不足,師資培訓、學校行政、幼稚園入學資訊等均有不足之處,為錄取非華語學生而提供的額外撥款機制亦需要檢討,按現行做法,錄取十名以下非華語學生的學校,所獲的額外撥款與錄取十人或以上的學校竟相差達十六倍,申訴署促請教育局改善做法。

根據現行額外撥款機制,錄取十名或以上非華語學生的公營和提供本地課程的直接資助計劃中小學,可獲每年八十萬至一百五十萬元不等的額外撥款,而九名以下則只可申請五萬元額外撥款,上述額外撥款機制顯示,中小學錄取的非華語學生人數可以相差僅一人,但獲得的額外撥款卻差距高達十六倍,申訴署建議當局向錄取少於十名非華語學生的中小學增加資助金。

申訴署又指,在過去四個學年,每年平均有四十八所小學及三十一所中學獲「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支援,但只有共廿四名教師修畢相關課程,平均每年僅六名。申訴署認為教育局應更積極鼓勵這些學校參與支援服務,加強對學校行政及師資培訓方面的支援。

局方:適時優化措施

申訴署亦瀏覽部分幼稚園網頁,發現不少幼稚園的網頁內容以全中文撰寫,又或網頁的標題是中、英對照,但所連結的內容詳情卻只有中文,對非華語兒童家長申請入學造成困難。

此外,教育局雖設有傳統上錄取較多非華語學生的小學名單,但「名單小學」多年來並無作出調整,可能令非華語兒童的家長及其子女無法掌握符合實況的資訊。

教育局表示,會參考申訴署的建議,檢視現行支援措施的實施情況,適時優化相關措施。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