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裕民坊重建 小販工匠路難行 市建局卸責只顧賺

觀塘重建如火如荼,裕民坊一帶月底將曲終人散。該處的持牌流動小販一搬再搬,由於不是業權持有人,仍未獲安置;僅存的工匠亦因遲遲未獲牌照,清場在即去向未明。重建巨輪下,檔主徬徨被迫退休,關注組織指小販及工匠政策由食環署管理,市建局推卸責任,只顧「賺到盡」。

「冇咩人行,比起以前得五分一生意。」持牌流動小販梁先生售賣平價衣服三十五年,慨嘆觀塘住客相繼搬走,人流大不如前,每日生意額僅數百元,扣除牌費、租倉費及衣服成本後,苦笑指連最低工資都無。「熟客、街坊梗係唔捨得,希望市建局畀啲位我哋。」清場在即,他惟有見步行步,擔心隨時被趕走,現年六十四歲的他指或要重新就業,「咁嘅年紀、咁嘅學識,除咗保安都冇咩做到。」

持牌小販迫遷 重建後無留位

裕民坊有逾十檔持牌流動小販,四年多前因應第三、四期重建展開,被迫遷到新巴士總站旁擺賣。重建計劃未有為他們預留位置,雖然其牌照規範可在港九新界指定地方擺賣,惟因攤檔為數不少,難有地方足以容納全部檔販。售賣童裝三十年、現年六十五歲的戴太指,新年生意慘淡,憂清場後更冷清,區內因重建項目陸續展開,已無位置擺檔,自己又年事已高,「希望觀塘重建後,留番少少位畀我哋擺檔,搵餐晏仔食,唔使靠人養。」

特色工匠未獲發牌 被迫退休

區內碩果僅存的工匠亦面臨消失。一六年,政府重新向具懷舊本土文化特色的無牌街頭工匠發牌,包括補鞋匠、鐘錶修理匠等,惟發牌龜速,至今全港只發牌十四個,觀塘重建範圍內更是一個都沒有。工匠魏先生從事鐘錶維修四十二年,坦言申請牌照困難重重,「個個位置都唔批」,他建議有關部門公開可以擺檔的指定位置,讓工匠申領。他無奈指,受重建影響,生意大減八成,「做到咁嘅年紀,被迫退休。」

另一名年逾六十歲的福嫂補鞋三十多年,她指政府從未公開發牌準則,領牌需經多個部門及區議會審批,清場後申領牌照難上加難,「要搵位畀佢(政府)批,但淨係話唔批,做得梗係想繼續做!」

「成個重建項目係因你(市建局)而起!」活在觀塘發言人馮炳德指,由於負責重建的市建局非政府部門,故將責任推卸到負責管理小販及工匠的食環署上。他批評,觀塘重建項目拖足二十年,市建局利用公權收回土地,估計將賺約六百億元,賠償僅佔十分一。「佢哋(商販)係依賴呢個社區網絡而生。」他理解市區更新的需要,盼局方肩負社會責任,安排原區安置。

市建局指屬食環署管轄範圍

市建局發言人指,持流動小販牌照、工匠牌及無牌經營小販,屬食環署管轄範圍,須按其小販政策處理。由於這些小販在第五發展區範圍內並無固定營業地點,亦無佔用項目內構築物,故不適用於特別搬遷方案建議。而持有固定攤位小販牌照的違例構築物佔有人,獲發特惠津貼和搬遷援助金,並可遷往項目將來新興建、由食環署管轄的永久小販市集。

食環署發言人指,登記無牌工匠共一百二十三名,目前已跟進或仍在跟進中的個案約八十多宗,其中觀塘區已簽發五個固定攤位(工匠)小販牌照。另外,觀塘裕民坊重建項目開始之前,區內共有二百五十個固定攤位小販牌照,包括兩名工匠牌,當中一百二十八名受該重建項目影響的小販,會待位於重建項目第三區的永久小販市場落成後遷入,但不包括工匠。

圖:甘偉倫
文:江潮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