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大力推行智慧城市,一五年施政報告提出以九龍東為試點,惟負責的起動九龍東辦事處推行智能策略概念驗證兩年,成效差強人意。其中「多功能路燈」只顯示氣溫濕度等數據,卻要花近三億元,被轟多餘兼浪費公帑;智慧回收箱無助前線清潔工工作;聲稱去年推行的違例泊車概念驗證至今無影,更與其他部門計劃重疊。學者狠批,部門各有各做,令推廣智慧城市「唔知做啲乜」。
起動九龍東辦事處於一七年斥資約一千萬元研發多個概念驗證計劃,其中多功能路燈稱可協助運輸署、天文台 、環保署等部門收集不同數據,如實時交通數據、地區層面的氣象變化等。現時全港共裝有三支,另有四支準備安裝,政府計劃陸續於觀塘及港九其他地區,合共安裝四百支該類路燈,料開支約二億七千二百萬元,而每年的營運開支約為三千二百萬元。
現時全港僅有的該類路燈,分別在觀塘該處總部、反轉天橋底一號及三號場。記者日前視察,只有位於該處的一支有電子屏幕,屏幕上顯示氣溫、相對濕度、空氣質素等。至於實時停車場空置泊位,屏幕只提供下載「我的九龍東」手機應用程式的二維碼,未能即時在屏幕上查詢,形同虛設。
該屏幕亦顯示現有及準備安裝,合共七支燈柱的位置與配備,其中只有三支有觸控屏幕,有一支路燈提供WiFi熱點與電動車充電設備,另一支有太陽能電路板,其他路燈只作空氣與天氣監測,及人流與車流統計。附近工作的王先生批評,資料在智能電話亦輕易找到,炮轟政府浪費公帑,「如果要收集呢啲數據,我唔相信要幾億。」王先生指辦事處從未定期公布進度,「政府想做就做,市民根本唔知,使幾多錢都嘥氣。」
該處去年在九龍東三十三個地點的回收箱內安裝傳感器,希望改善收集安排與減少回收箱過滿的情況,但記者日前巡視十多個位置,發現回收箱內雖已安裝傳感器,惟未有標示,多處清潔工均對傳感器毫不知情,要記者打開回收箱才發現,「你唔講我都唔知,都冇人同我哋講。」在觀塘工作的清潔工更指,該處回收箱經常堆滿,須每天清理,坦言安裝智能系統對前線工作毫無幫助。
此外,相關計劃又推出「違例泊車監察系統」測試,利用影像分析技術監察違例泊車活動,盼應用新科技協助前線人員就交通違例事項執法,提升效率。計劃原定於去年十一月,在觀塘鴻圖道、駿業街與新蒲崗四美街一帶推行,但近日記者巡視未有發現安裝。事實上,警方早於一七年在九龍東完成另一項先導計劃,利用攝錄機協助警務人員就六種造成嚴重交通阻塞的交通罪行執法,現時更擴展至全港試驗,與相關計劃重疊。
「嗰啲唔係咩新式科技,係其他國家嘅現有科技,仲要慢慢去實驗?」港大城市規劃及設計系講座教授葉嘉安斥政府推行智慧城市力度不足。對於該處在多方面進行測驗,他認為政府應先清晰次序,集中處理最影響市民的交通問題,並指自己早在○五年向政府表示要發展智慧交通,「外國一早交通燈會轉燈倒數,我哋都仲未有。最重要畀市民見到科技點幫到佢哋生活。」
立法會議員莫乃光批評相關成效太慢。他憶述路燈試點因受到路政署阻攔而要在偏離路邊位置擺放,認為按現時該處人手,加上部門協調差,難以有效率地推廣智慧城市。而觀塘區區議員顏汶羽亦批評,該計劃實行上與多個部門協調不足。
發展局發言人指,有關路燈主要為政府部門的不同應用進行概念驗證及技術可行性測試;該局上月展開違例泊車監察系統測試,正作詳細設計,系統用攝錄機及影像分析偵測違泊,警方先導計劃主要利用流動攝錄機。另智慧回收箱現開始收集數據和系統測試。
圖:關萬亨、李西全
文:陳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