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島灘岸點點燐光,豈能及漁燈在彼邦……」呢首經典金曲,大家一定耳熟能詳,只可惜本港漁業近年逐漸式微,加上漁護署唔扶助不特止,仲出陰招趕絕漁民,呢支歌睇怕好快就會成為絕響。
唔係靠嚇㗎。漁護署最近發信通知持有海魚養殖業牌照嘅漁民,話該署正檢討現時魚類養殖場嘅管理安排,以及制訂相關養殖標準,其中包括魚排面積必須同牌照相同,魚排面積不得低於一定比例,而養魚場亦必須達到每平方米十公斤嘅最低養殖標準,唔達標者可能被縮減牌照面積甚至不獲續牌。
有業界人士就講得啱嘞,漁護署訂立嘅標準閉門造車,根本唔可行。齋講提高養殖比例,署方所謂「積極養殖海魚」,坐喺冷氣辦公室拍拍腦袋就梗係輕鬆,實情係漁民成本一闊三大,飼料、維修等在在需財,閒閒哋都講緊幾十萬元,漁民喺入貨前唔計過度過,萬一蝕本係咪官老爺賠先?呢嗱,有人就計過數,家陣全港九百多名持牌海魚養殖漁民裏面,有六至七成唔符合新標準,漁護署咁搞法,同一鑊打殘成個業界冇乜分別嘅咋。
話時話,特衰政府陰乾漁業,唔係今時今日嘅事。除咗養殖業冇啖好食,出海打魚嘅亦呻到樹葉落,隨着近年本港進行多項填海工程,水質嚴重污染,漁民作業嘅範圍愈來愈遠,成本愈來愈高,而政府就關人個關,話之你死。咪話人陰謀論吖,當局對漁業綑綁多多,限制重重,慌唔係諗縮數,乘機收番牌照,連賠償都慳番咩!
冇錯,今時唔同往日,漁業發展唔可以一本通書睇到老,但點都唔代表官老爺可以翹埋雙手,最起碼對於嗰班堅守傳統行業嘅有心人,政府係咪可以加多幾錢肉緊協助佢哋轉型呢?唔講猶自可,一講把幾火,大家有眼見,漁護署話就話有向業界提供貸款基金,奈何手續繁複,門檻仲高過銀行咁滯,以致成功申請者寥寥無幾;「休閒漁業」近年大行其道,上屆政府係威係勢成立「漁業持續發展基金」,結果又係雷聲大雨點小。好嘞,到依家林鄭揸旗,口口聲聲話考慮協助漁民喺大灣區同內地同行共享資源,到頭來會唔會又係講咗等於做咗,大家不妨放長雙眼𥄫實。
古人話齋︰「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漁護署管親瓣瓣都唔掂,控制野豬繁殖不力,擾民傷人事件不斷,搞到怨聲載道,民間殺豬之聲四起,家陣又帶頭扼殺漁民生存空間,仲好意思叫「漁護署」?索性改名「漁滅署」喇,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