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依賴個別承辦商 業界憂助長地區壟斷

【本報訊】碧瑤未能按合約時間規定提供玻璃沙,事件反映港府的回收工作過分依賴一、兩間承辦商,一旦出問題就拖慢整個計劃的成效。有回收業界人士指,五年合約期滿後,承辦商已在地區「植根」,恐會出現「地區壟斷」,就如港鐵壟斷鐵路服務一樣,促請港府要適時檢討,引入措施協助其他回收經營者入場,以打破壟斷。

盼推措施助經營者入場

港府推出三份玻璃管理合約,碧瑤獨得其二。業界人士指出,碧瑤做清潔服務、三色桶廢物回收,現又染指玻璃容器回收,人手及車隊資源不斷延伸擴展,五年後已攻佔大部分市場,其他回收業界經營者更難進場,形成不公平的市場,希望當局引入措施協助其他經營者入場,平衡市場發展。

業界人士續指,當年環保署批出玻璃管理合約的標書要求極高,包括要設廠碎玻璃及達到玻璃回收指標,令不少業內人士被拒門外,碧瑤幾乎是在無競爭對手下奪得標書,「若早知道環保署規管合約寬鬆,業界會有更多人入標。」

立法會議員區諾軒指出,無論是「四電一腦」廢電器回收或玻璃樽回收,港府都傾向交由大承辦商負責,造成親疏有別,市場由個別承辦商壟斷,窒礙業界發展,並影響項目成效,故有必要檢討。他又舉例,如南區的玻璃樽回收,過往由泥頭車司機協會負責,回收成效較目前指定的承辦商高出一倍,可見大回收商的回收成效不一定高,港府日後招標時需檢討及研究。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