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引發的法治沉淪,令民怨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在過去一個月內,民間最少有兩大遊行的主要口號涉及鄭若驊下台,首個遊行於上月廿三日發生,逾千人遊行至律政中心,狠批鄭若驊把法治變人治,程序不公義實屬「超錯」。及至元旦日,民陣發起由銅鑼灣東角道遊行至金鐘政府總部,數千人同樣高呼鄭若驊下台,並指現時司法亂象在於「刑不上權貴」。
從政治分析研判,鄭若驊在不足一個月時間內,成為兩大遊行的主要目標,連同部分示威亦把矛頭指向鄭若驊,雖然側重點各有不同,但發起的團體民主派有份,建制派亦有份,甚麼是眾叛親離,鄭若驊相信深有感受。
事實上,自從鄭若驊因「放生黎智英、唔告梁振英」,加上自身獨立屋僭建醜聞「甩身」,鄭若驊本人隨後又撲火不成反「露餡」,擅改把案件外判或徵詢獨立法律意見的準則,激起兩大法律團體反攻,連同建制派中人亦「睇唔過眼」,齊促鄭要「解清解楚」。
也許,鄭若驊的最後一根支持的稻草亦已「被拔走」,皆因律政司刑事檢控專員梁卓然在刑事檢控科年報,開宗明義指出徵求獨立法律意見並非只有一個準則。年報內的一字一句,雖然沒有指名道姓,惟與鄭若驊近期的說法明顯有分別,儼如公然摑鄭一巴。
至此,鄭若驊又再「龜縮」懶理各界批評質疑,拒再就擅改外判或徵詢獨立法律意見準則,與法律界及政界人士「擺事實講道理」。其實鄭若驊如對政治有丁點認識及判斷,理應知道在爭議面前,「避得一時,唔避得一世」,事關一年一度的法律年度料本月內舉行,議員及傳媒於立法會內大把機會作正面狙擊,因此,鄭若驊繼續選擇落荒而逃,基本上進一步斷送前途,其官場仕途「命不久矣」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