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內地去年起收緊廢紙入口,紙價經歷大起大跌,近期更急跌一半,惟政府一直「翹埋雙手」,無視本地回收業發展。有「執紙皮」婆婆坦言做足一日只賺得六、七十元,僅夠買飯;有婆婆揚言紙價再跌就「唔做」;有回收商直指生意長期「吊鹽水」。學者直斥,政府無心協助業界,本地廢紙面對海外貨的競爭,難有市場,警告政府仍舊坐視不理,廢紙圍城不日重臨。
廢紙回收價在冬至急挫一半,每公斤只售約六毫,走在前線的拾荒者便首當其衝,八十歲的李婆婆在深水埗基隆街執紙皮多年,她指由早上九時到下午,才執得約一公斤的分量,而現時紙價下跌,一日才賣得六、七十元。李又指子女均不在港,坦言若紙價再下跌,便不會再做,惟有靠生果金過活。
另一名在福榮街執紙皮的七十歲楊婆婆(化名)指,「成日賣咗兩車,賣得六十幾蚊,攞埋去食(一餐)都要六、七十蚊。」她從超市拖着數塊紙皮出來,門口外經已有一輛手推車泊在外面,她說,「以前(每公斤廢紙)個三、個四、個半,依家縮水到一半都冇。」她又指由早上忙到夜晚,惟賣紙皮所得款項卻不夠「兩餐」,感到十分無奈。
拾荒者叫苦,上一層的回收商亦然。「仲慘過金融海嘯,都唔會一夜間跌一半。」在灣仔有四十年歷史的回收店營業額大跌,負責人何先生怨聲載道,指政府一直沒有任何實際措施協助業界渡過難關,「一味得把口,叫我哋耐心啲等垃圾徵費,我邊有錢去耐心?」何又稱近期不少同業因不獲續租、租金昂貴而相繼結業,對未來前景更是心灰意冷,「出口商都叫我哋轉行,仲邊有鬥志繼續做。」
根據政府相關統計,本地所有廢紙都是出口,當中有三分之二出口到內地,而內地去年起收緊廢紙進口的標準,再加上本港近日推出改善回收紙質量的約章,業界經營日益困難,而香港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會長劉耀成坦言現時無論來貨價到質量,本地廢紙都難敵外國進口廢紙。
劉解釋自香港廢紙被定為境外廢紙後,便與其他國家一樣設有進口配額,加上現時中美貿易逆差,本港運往內地的運輸成本較外國運往內地貴,競爭力減弱,「除咗價格,質素比香港好,(外國回收商)都有政府間接資助,又提供地方,免租免稅,香港只係靠回收商口袋嘅錢去拚搏。」
環保署近日公布本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顯示去年都市固體廢物的棄置量較一六年上升,其中紙料較一六年增加近一成三。劉直指若政府仍舊無決心為業界提供補助基金,只會令業界步入寒冬,「到時收少咗,即係多咗去堆填區。如果到時前線啲人話搵唔到食,唔做,最後就會揼晒出街。」
浸大嘉漢林業珠三角環境應用研究中心在早前公布一項調查,發現有九成回收商表示受內地收緊廢紙入口要求影響,回收商每月處理廢紙中位數下跌一成八,由去年的八十五噸跌至七十噸。回收業隨內地收緊標準,在一年內經歷大起大跌,到現時有四成四的小型回收商指出現虧蝕,經營更困難。
中心主任黃煥忠指業界步入寒冬,但政府仍舊坐視不理,只推出「回收基金」來資助業界買儀器與裝備員工,未有實行措施去降低業界成本。他指其他地區如台灣、歐美都有生產者負責制,促請政府盡快推行垃圾徵費計劃,否則二○二○年,當內地全面禁止海外回收廢紙,會令情況雪上加霜。
環保署發言人稱,為協助回收業界面對外圍逐步收緊對回收物料進口的要求,政府已實施一籃子措施支援回收業,包括回收基金、成立廢紙回收再造廠等。
圖/文:專案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