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首條千億鐵路沙中線未能成為令香港人自豪的新地標,反而淪為豆腐渣工程,醜出國際,這一切都是港府監管失職之過。目前情況來看,沙中線拆卸重建的可能性甚高,何止通車無期,爛攤子如何收拾,最終由誰「埋單」更是各界高度關注的大問題。
不鑿不知道,一鑿嚇一跳。沙中線近來連爆醜聞,剪筋、沉降、削牆、無視施工安全等等,簡直沒有最醜,只有更醜,人們對沙中線開鑿查驗的結果本來就不抱希望,不料一鑿之下,問題之嚴重仍超出預期,根據工程標準,鋼筋螺絲頭須擰入螺絲帽四十毫米,但在首輪隨機開鑿檢測中,十根鋼筋竟然有六根出問題,有的鋼筋僅僅擰入螺絲帽六毫米,更有鋼筋未有螺絲帽,施工如此馬虎了事,竟然能夠蒙混過關,港鐵及港府監管之形同虛設,官僚之胡混度日,簡直令人難以想像。沙中線早被譏為「豆渣線」,可謂一語中的。
港府曾全力掩蓋沙中線醜聞,不僅拒絕開鑿檢測,更高調批評大爆內幕的工程二判「影響市民對本港基建的信心」,如今人們恍然大悟,港府如此賣力掩耳盜鈴,就是因為心中有鬼。事實證明,影響香港基建聲譽的不是「吹哨者」,而是這些尸位素餐的官員以及欺詐公帑的承建商,香港有沒有官商勾結,狼狽為奸,已是不言而喻。
相信隨着進一步開鑿檢測,問題鋼筋將愈爆愈多,也不排除爆出其他醜聞。鋼筋出問題,意味着紅磡站乃至整個沙中線隨時有倒塌的風險,「車毀人亡」絕非危言聳聽,難怪業界人士及立法會議員連呼「不可思議」、「離譜」。現在的問題是,一旦紅磡站乃至整條沙中線需要拆卸重建,責任誰屬、費用誰付?
誰是事故負責人,誰承擔責任,這本來是天公地道的事,沙中線主承建商禮頓理應承擔主要責任。但事實上,承建商不會輕易認錯,一旦對簿公堂,沒有三五年甚至七八年都難有結果,但沙中線不太可能等待司法有結果才善後,何況承建商還可以透過破產等方式規避責任。沙中線醜聞的最終結局,很可能是承建商犯錯,納稅人埋單。
另一方面,港鐵及運房局監管不力,同樣難辭其咎。但可以看到的是,事發後僅有數名港鐵前高層在港府壓力下「人頭落地」被炒魷,涉事官員全部安然無恙,拍板沙中線的前任運房局局長鄭汝樺及其繼任人張炳良均已退任,過了海就是神仙,現任運房局局長陳帆則是「看過報道才知情」,更聲稱工作盡責,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加上港府一貫官官相護,落實官員問責談何容易。前水務署署長任內發生「鉛水醜聞」,未受任何處罰,反獲港府授勳,就是明證。
有道是:權力大,責任也大。港府則反其道而行之,有權力,無責任。中央對香港隔岸觀火,問責制淪為卸責制,施政亂象只會沒完沒了,沙中線也決不會是最後一塊豆腐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