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將於月底交報告,現在透露出來的結論,似乎較側重長期選項,缺乏短中期選項,勢會導致今後十年內土地供應量不足。結果必然是地產市場上的供求失衡,或者這便是這屆特區政府的本來目的,也是為甚麼有些土地只是局部徵收,而不全面徵用的原因。
報告提出的選項,說是大多數人贊同,卻沒有任何客觀的數據證明。正如以前的批評那樣,這樣的諮詢全無依據,任意而為。怎樣可證明社會大多數人贊成現時提出的選項,而不是其他?或許原來的設計,便是要求沒有客觀選擇的標準,這樣就可以隨意制訂選項之間的取捨次序,讓政府或個別官員的主觀願望變成諮詢結果。
正因如此,小組的諮詢結果是捨短中期選項,側重長期選項。客觀的效果便是利用短中期的土地供應不足,保證香港樓價可以不降而升。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成員和主席黃遠輝,被玩弄成扯線傀儡,敗壞了諮詢制度。
現時的形勢很清楚,林鄭政府在土地供應上不作為,短中期住房供應便會全面吃緊。因公屋輪候的政治壓力,政府更可借機減少私樓的供應,再進一步抬高樓價。剛剛開始的經濟不景趨勢,更給政府理由來增加公屋供應,削減私樓供應來保樓價。
即便如此,公屋供應仍會不似預期,只能有限改善輪候市民的苦況,而保私樓樓價卻使普羅大眾仍然受苦。這會是林鄭的本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