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長遠房屋策略》周年進度報告將公私營房屋比例由六四比改為七三比。有學者昨指現時出售資助房屋定價已改為市民負擔能力計算,與私樓樓價脫鈎,相信七三比的安排未必會影響私樓樓價,加上未來數年興建中而未出售的私樓物業數量,較每年一萬三千五百個單位的供應指標為高,相信短期內私樓供應及樓價「冇咩問題」。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成員麥萃才昨出席電台節目,提到長策未來十年公營及私營房屋供應目標分別為三十一萬五千個及十三萬五千個單位,他強調長策報告數字只是指標性參考且每年更新,認為市民毋須因該數字而過於憂慮。社會有意見認為七三比措施會令私樓樓價上升,他認為措施反映了港府目前對私樓樓價是「放棄佢,由佢自生自滅」,他相信措施不會刺激樓價。
立法會議員尹兆堅同意七三比安排,認為是合理資源分配,惟他指公屋實際建屋量在改變比例後將欠缺七萬伙,批評當局提出目標卻無法達到非常荒謬。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則指,以往公營房屋的六四比目標尚未能達到,現改成七三比後難度更高。他建議港府將更多興建私樓的土地改作發展公營房屋,即使建屋總目標無法達成,亦能達到七三比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