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藥物副作用長者防跌倒受傷

年紀大,身體機能差,容易跌倒受傷,後果可大可小!不少長者需要服用心血管藥、糖尿藥及精神藥物等,但服後有機會出現昏睡及疲倦等副作用,導致專注力下降,增加跌倒機會。有些長者會因而避免外出,減低社交機會。有藥劑師表示,長者需要認識可能引致跌倒的藥物,並以低劑量服用,亦應按醫護人員的指示服藥,或告訴他們自己對藥物的反應,做個健康不倒翁。

伊利沙伯醫院藥劑師陳梓峰表示,藥物釋出的化學物質會影響視力、肌肉活動力及中樞神經系統等,有機會出現昏睡、暈眩及疲倦等副作用,增加跌倒風險。六十五歲以上在社區居住的長者中,每年大約每五人便有一人跌倒,當中約有四分三人會受傷,包括頭部創傷及骨折,若在獨處時發生,更可能因失救導致死亡。

低劑量已可對長者影響甚大

陳指出,心血管藥物有機會引致跌倒,例如降高血壓、抗心絞痛及抗心律不正藥,雖用以控制血壓,擴張心血管和令心律回復正常,但服後的副作用會出現昏睡、疲倦及心跳變慢。他憶述曾有一名八十歲的伯伯,服用低劑量血壓藥後,感到有點暈眩,但他不為意,還以為是自己心臟有問題,於是進食救心丹,及後因太暈而入院求醫,醫護人員發現他可能難以承受血壓藥的劑量而暈倒,「雖則劑量對成年人影響少,但對老人家卻相對厲害。」因此服用有關藥物前應小心,留意每包藥物的特別指示,如血壓或心跳低於某數值,便需停止服用。

切勿同時使用多種精神藥物

多種精神藥物亦有機會導致跌倒,如安眠藥、抗抑鬱藥及柏金遜症藥等,可減少焦慮不安、妄想及幻覺、減除抑鬱等,但引起的副作用包括視力模糊、精神混亂、影響認知功能。陳建議切勿同時使用多種精神藥物,更要避免與酒精飲品一同服用;服藥後應躺臥休息,下床時應請家人攙扶,或使用四腳助行器輔助,不應勉強。

另外,降血糖藥能控制血糖,但服後可引致低血糖,會出冷汗和頭暈情況,增加跌倒風險,應服食含糖分的食物;而瀉藥雖紓緩便秘,但有機會引致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服用後更加應做好上廁所的準備。

本報與醫管局九龍中醫院聯網合作推出三集「不倒翁」系列,逢周六刊登,教導長者實用的防跌及護骨資訊,做到老而不倒。

記者林祐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