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見安老見虐老 這個政府太無良

本港安老院舍質素良莠不齊早就不是新聞,惟社署睜一眼閉一眼,對虐老亂象熟視無睹。申訴專員公署怒轟社署監管失職等多宗罪,不過是冰山一角而已。

轟動一時的大埔劍橋護老院虐老醜聞告一段落後,不但沒有促使社署加強對院舍的監管,反而繼續得過且過。申訴專員公署指出,社署監管院舍的法例已有廿二年未有修訂,存在極大漏洞,例如錯誤用藥、侵犯院友私隱、不當使用約束物品等違規行為並不受法例規管;另外,社署巡查院舍次數嚴重不足,每次只有一至兩名督察負責,以致錯漏百出;最離譜的是檢控數字低下,一四至一七年被社署檢控並獲定罪的個案僅有十六宗,即使反覆犯錯亦無一釘牌,毫無阻嚇力,甚至有長者過身前被發現肛門塞有布塊及尿片膠紙,疑被院舍人員虐待致死,惟社署調查後竟以沒有證據為由不了了之,再次應驗了「官不殺伯仁,伯仁因官而死」。

事實上,院舍亂象叢生絕非朝夕的事,有長者被掌摑,有長者被掃把叉身,有長者被餵食排泄物,有長者跌倒受傷院方卻不聞不問,沒有最醜,只有更醜。社署明知如此卻依然聽之任之,背後原因很簡單:釘牌容易善後難。眾所周知,質素較佳的資助院舍宿位僧多粥少,平均輪候時間超過三年,以致每年都有數千名長者在輪候期間含恨而終,剩下來的長者不得不入住泥沙俱下的私營院舍,倘動輒釘牌,根本沒有足夠資助院舍接收,家屬亦擔心天下烏鴉一般黑而傾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部分無良院舍覷準社署不敢釘牌的心態,有恃無恐,亂象沒完沒了。

儘管當局正檢討修訂相關法例,加強監管,但過程繁複冗長,完成修例起碼是數年後的事,遠水難救近火,何況院舍持牌人九成屬公司或集團,即使被釘牌,改頭換面又可捲土重來,只要發牌制度不變,修例也是治標不治本。由此可見,要真正解決院舍違規問題,除了社署必須一改不作為的心態,堵塞法例漏洞,更重要的是增加興建資助院舍。但別看特首林鄭月娥口口聲聲「宿位零輪候」,說的比唱的還好聽,實際上光說不練,興建資助院舍龜行蝸步,每年頂多只有一到兩間落成,跟每年七間才能滿足需求相距極遠。

最令人不齒的是,每當說起院舍不足,高官就會拿「覓地難」說事,勞福局局長羅致光更大玩數字遊戲,指未來五年增加五千個甲一級改善買位計劃宿位,即等同增加五十間資助安老院舍云云,可謂將自欺欺人發揮到極致。其實,全港閒置土地多達四千公頃,當中包括政府校舍及宿舍,港府為何不撥出部分用來興建安老院舍呢?高官有沒有敬老之心,是否視長者為負累,很清楚了。

巴金生前說過:「長壽是上帝對我的懲罰。」在香港,懲罰長者的顯然是涼薄無能的港府。港府坐擁金山銀山,安老問題本來不成問題,偏偏為富不仁,嫌貧棄老,對安老的投入斤斤計較,長者晚景堪憂,豈是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