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藥規管漏洞多逾八成未正式註冊

本港市面中成藥或中藥保健產品規管漏洞重重。申訴專員公署昨公布主動調查報告,指香港雖早在近二十年前通過《中醫藥條例》,執管中藥類產品,但調查卻發現市面出售的中成藥逾八成未獲正式註冊;而且條例存漏洞,藥廠只需在保健產品中加入小麥、礦物質等非中藥成分,即可走「法律罅」不受監管。申訴專員劉燕卿斥食物及衞生局和衞生署責無旁貸。局方回應指,正檢討中成藥定義,料明年向立法會介紹修訂建議。

申訴署報告斥食物及衞生局和衞生署在監管中成藥有四方面不足,包括法例定義造成監管漏洞、註冊制度進展緩慢、對業界支援配套及溝通不足及未有設中藥師認證制度。由於《中醫藥條例》對中成藥的定義加入了「純粹」字眼,故市面上部分「中藥保健食品」,只須加入少許非中成藥成分,就不受條例規管。

中成藥註冊問題更多,申訴署稱,現時當局針對中成藥有三種註冊證明書(見表),其中「確認中成藥過渡性註冊通知書」(HKP)和「確認中成藥註冊(非過渡性)申請通知書」(HKNP)原為過渡性制度,惟自○三年實行至今「過渡」了十五年,現仍有近六千八百多宗個案未正式註冊,佔全部一萬八千宗申請的三分一;成功註冊正式的「中成藥註冊證明書」(HKC)只有一千五百多宗。

斥未列中藥師為專業資格

申訴署批評,政府對中成藥註冊採嚴謹要求,但未有堵塞法例中對中藥保健食品的漏洞,變相鼓勵藥廠以保健食品的幌子售賣中成藥。又指雖然本港多間大學都有開設中藥學位課程,但中藥師仍未列為專業資格,反觀鄰近的澳門即將新增中藥師註冊,確立中藥師的專業認受性。

劉燕卿指出,HKP與正式註冊的分別在於藥效及品質穩定性存疑,但不少HKP產品仍在廣告及包裝上標榜為「合法註冊」,令一般市民根本難以辨別。而且,市面上大量中成藥在法例通過近二十年來仍未獲正式註冊,食衞局及衞生署對此責無旁貸,促當局應盡快堵塞法例上中成藥定義的漏洞,以及檢討中成藥註冊制度。

局方:正檢討中成藥定義

食衞局和衞生署回應會積極考慮和跟進報告的建議。食衞局稱已展開改善工作,包括就修訂《中醫藥條例》內的中成藥定義舉辦了多次諮詢會及接收近三百份意見書,並在明年下半年向立法會介紹修訂建議。發言人強調,現時市場上獲發HKP的中成藥都可供市民安全使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