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計劃冇料到 如何優化都嘥氣

家陣電視台深夜重播一齣三十年前嘅經典劇集,當中講到主角一家由公屋搬上居屋,而當年一層居屋都不過廿幾萬啫。時移勢易,今時今日莫講話居屋中籤難過中六合彩,甚至連公屋都被炒至天價,呢三十年來物價飛漲咗幾多,一齣陳年舊劇已經話晒畀大家知。

講咁多,無非想講香港百物騰貴,通脹驚人,港產官僚吹噓嘅「自製長糧」年金計劃好睇唔好食,乏人問津就係咁解。數據顯示,登記認購年金嘅長者有九千四百多人,承購額不足預期一百億元嘅一半,仲要衰到有四成人登記後潛水或甩底,換言之,真正購買年金嘅長者得五千幾人咁大把。以全港過百萬名長者計算,認購比例之低,簡直要用慘不忍睹嚟形容。

可能終於知衰啩,年金公司尋日急忙宣布三大優化措施,包括百分百一筆過身故賠償,即不夠投保年期,身故長者嘅指定受益人亦可取回所有投保款項;投保上限由一百萬元倍增至二百萬,每月獲發嘅年金金額超過一萬元;設立特別款項提取以應付醫療及牙醫開支,相等於保費一半或上限三十萬元,年金亦會全年持續銷售。年金公司高層強調,推出優化措施係聽從民意,唔係救亡,真係信不信由你。

呢啲咪叫「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囉。功夫茶早就指出年金計劃問題多多,第一大死症係回本期過長,最少十五年先至回本,長者隨時有錢冇命享;第二大死症係綁手綁腳,將大筆錢擺喺人哋嗰度,有急事用錢提早取回就要蝕本;第三大死症係冇計及通脹因素。今次優化措施係就係回應咗頭兩大死症,都叫做孺子可教,弊就弊在第三大死症始終搞唔掂喎。

咪睇當局胡吹年金計劃有四厘回報高過通脹,好似幾和味咁款,查實條數並唔係咁計。大家有眼見,三十年前一層居屋廿幾萬,三十年後平極都幾百萬,當中相差幾多倍?冇錯,本港樓價升幅脫離現實,難以比較,但家陣去快餐店食個晏仔,幾十蚊落樓閒閒哋,十幾廿年後係乜嘢光景,諗都諗得到,單靠每月些少年金養老,期間銀紙不斷貶值,你話唔係搵笨係乜吖。所以話,當局唔考慮通脹因素,搞幾多花臣都係嘥氣。

講到尾,可以攞一、二百萬購買年金嘅長者,生活點都叫做無憂,但基層長者就唔同講法。可惜吖,港府嫌貧愛富,年金又好,富貴長者屋又好,銀色債券又好,安老逆按揭都好,全部錦上添花,唔係雪中送炭。港府坐擁金山銀山,偏偏對老人家斤斤計較,一味推卸安老責任,家陣知道乜嘢叫為富不仁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