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吞嚥訓練減少濁親

吞嚥似簡單,但不少長者因肌肉變弱而吞嚥困難,經常「濁親」或「骾頸」。香港大學與嗇色園合作為長者進行臨床評估及六星期小組訓練,發現長者吞嚥問題主要由三個因素導致,包括認知能力較弱、牙齒健康問題及口腔功能較弱等。當經過簡單吞嚥訓練,約七成長者口部肌肉功能有改善,有參與訓練的長者原本每次食藥都會被水嗆到,現時情況已改善。

吞嚥困難或致營養不良

港大言語及聽覺科學部吞嚥研究所所長陳文琪表示,早前的調查發現,本港六成住安老院的長者都有不同程度吞嚥困難,若未有適當照顧,他們有機會營養不良甚至進食時窒息。她指,要治療吞嚥困難或要更換長者膳食種類,如碎餐或糊餐,亦要避免進食太堅硬的食物,包括花生及蘋果等,當中連雪糕等入口會變液體食物也要避開,令不少老友記感不開心。

港大與嗇色園推行計劃

因此,吞嚥研究所與嗇色園推行先導計劃,於今年十月至十二月為嗇色園轄下安老院舍及日間中心的一百三十五名長者進行評估,同時安排當中一百零一名長者接受小組訓練。除前期評估及了解他們口腔肌肉能力,亦有透過應用程式教導長者進行七組動作,訓練舌頭肌肉及喉嚨肌肉。訓練後研究所再評估該批長者,發現七成二人的口腔肌肉能力有不同程度改善。

七十歲的梁伯透露,以往每日食藥或飯後飲水都會「濁親」,經常咳到面紅耳赤,「噴到啲水周圍係」。之後太太為他報名參與計劃,梁笑言訓練動作有趣易做,即使計劃完結後亦會每日繼續做。梁太認為,丈夫訓練後被水嗆到情況大減,咳嗽程度亦減輕。

在嗇色園昨舉辦、希望喚起社會關注吞嚥問題的「世界吞嚥日2018」,嗇色園董事會主席馬澤華稱,計劃未來會於嗇色園每個地區長者中心內提供吞嚥訓練,期望每名長者都學習到相關動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