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港台與鄭若驊的共通點

香港電台一向是水潑不進、針插不入的獨立王國,審計署日前發表最新一份衡工量值報告,狠批港台製作節目偏少、內容空洞、成本高昂、收視低殘等多宗罪。

一般衙門被審計署「招呼」,一般採取「意見接受,做法照舊」的態度,擺出一副「聆聽民意」的姿態,可是港台卻不,面對收視低殘的指控,港台負責人「反咬一口」,指摘審計署計算「平均收視率」的方法有誤,又狡辯公營電台不能僅以收視率論英雄,而是要提供市場上沒有的服務。正如有人所說,港台大部分節目製作粗糙,悶到抽筋,舉個例子,港台的一個《漫‧電視》節目,僅播放監控攝錄機拍攝的街景、演員化妝或碼頭等日常景象,既無旁白,亦無字幕,僅有背景音樂,基本上是亞視《魚樂無窮》的戶外版,亞視的下場大家清楚,唯獨港台不動如山,還想伸手要錢興建新大樓,問你服未?

這就是港台「公就佢贏,字就你輸」的神邏輯,你跟它說收視問題,它告訴你他們走「小眾路線」;你批評它節目內容偏頗,它一句「干預編輯自主」就把你頂回去。有一點非常奇怪的是,港台節目乏善可陳,連佢老闆林鄭在競選時都要公開恥笑,如此一個廢柴部門,還有何存在價值?正是因為港台節目立場嚴重偏黃,《城市論壇》、《頭條新聞》等節目,儼然是反對派政客的傳聲筒,道理就跟醜聞纏身的律政司司長鄭若驊一樣,港台忠實執行林鄭「大和解」的政治任務,自然無往而不利,又豈會懼怕區區審計署「說三道四」?始終還是那一句,食君之祿,擔君之憂,連美國特朗普心目中的理想「官台」形象,也是為政府保駕護航,港台又想當黃媒,又拒絕接受市場和讀者的洗禮,實在令人討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