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年民怨有增無減,無論政府下多大力氣去紓緩民困,似乎仍是不到位,原因究竟為何,現實情況有多嚴峻,也許從過去一年多項國際及地區性報告及調查可見一斑,這是政府施政「軟肋」的客觀佐證指標,政府高官理應擦亮眼睛去作出反思。
首先是近期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發表一八年世界人才報告,香港暴跌六位至第十八位,落後於排名第十三的新加坡,連亞洲第一的位置亦拱手相讓予主要競爭對手,可見從人才競賽角度來說,香港有必要再去檢視有甚麼扭轉形勢的招數,才可望收復失地。
連同這份人才報告,香港於過去一年最少五項調查排名落後於新加坡,涉及的內容均與競爭力、宜居城市等議題有關,包括全球競爭力、全球數碼競爭力、亞太知識競爭力指數等。其實眾多報告點出多個問題,綜合來說是香港創新能力、勞工市場效率等方面稍遜,將新想法轉化為經濟價值能力亦不似預期。
再看最新出爐城大有關港澳及廣東省主要城市的科研創新綜合分析及展望報告,更是直接點出成立多年的創新及科技局工作,仍有很多急起直追的空間。該報告比較港澳、廣州、深圳、珠海等共十一個城市一二至一七年有關科研創新表現,結果顯示,香港生產總值(GDP)規模雖然居首,惟在多項科研創新發展排名,包括科技人才、資金投入、發明專利數目上,都遠遠落後於廣州、深圳等。
眾所周知,創新科技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最重要內外兼備,政府除了人力資源配合,亦要做好對外推廣工作。由此觀之,鼓勵科研創新發展已是刻不容緩的工作,高官要以新思維及洪荒之力去推進工作,主動拆牆鬆綁,這才是應有之義,為創科發展的新康莊大道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