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每當論及扶貧問題,歷屆高官總是將此「金句」掛在嘴邊,但往往說完就算。林鄭政府開口埋口關愛基層,其實跟過往政府沒有分別,都是口惠而實不至。港府公布去年貧窮情況,在扶貧政策介入前,香港整體貧窮人口達到一百三十八萬,貧窮率逾百分之二十,平均五個港人一個窮,創下九年新高;即使計及港府恒常現金津貼後,貧窮人口仍然超過一百萬,同為歷年新高。港府愈扶愈貧,已是不爭的事實。
花了錢,為何依然改善不了貧窮情況?很簡單,因為錢沒有用在刀口上。港府扶貧來來去去都是綜援出雙糧及各類現金津貼,數額少、手續繁不用說,最大的問題是一次性,只能解決燃眉之急,一陣風過後就無以為繼,結果在職貧窮、跨代貧窮、老年貧窮沒完沒了。要切實解決貧窮問題,房屋、安老缺一不可,公屋及資助安老院舍必須大幅增加,解決基層及長者最基本的生存所需,然後才談「授人以漁」,將經濟蛋糕做大做闊;長遠而言,更須投放大量資源在教育方面,讓貧窮家庭的孩子有機會用知識改變命運。
可惜,上述種種皆是香港死症,亦是港府最不願意投資的地方。大家有眼見,港府坐擁豐厚財政儲備,卻為富不仁,只知大手筆投資甚麼基金、甚麼一帶一路建設錦上添花,解決房屋安老問題則「口爽荷包𣲷」,一味以「明日大嶼」畫餅充飢。可以肯定,未來貧窮人口只會有增無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