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日前於網站公布伶仃洋水域中華白海豚平均分布數量,顯示施工前後的十三年間白海豚數量下跌近兩成,由一千一百六十七條下跌至九百四十五條,但稱過去數年的「數量基本穩定」。研究員何國民指儘管大橋在建設期間可能對白海豚有一定影響,但生態與海豚保護專項工作取得預期效果,守住「大橋通車、白海豚不搬家」的承諾。
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委託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進行研究,報告顯示在○五至○六年的前期專題研究階段,伶仃洋水域(北至虎門,南至東澳島、桂山島附近水域)白海豚的平均分布數量為一千一百六十七條;一○年八月至一一年一月大橋主體工程開始施工前監測,白海豚的平均分布數量為九百五十五條;一五至一六年施工中期監測,白海豚的平均分布數量為九百五十七條;一七至一八年近期監測,白海豚的平均分布數量則為九百四十五條。
因此,大主體工程開工建設以來,伶仃洋中華白海豚的分布數量是基本穩定,在調查的誤差範圍之內,沒有因港珠澳大橋的施工造成嚴重的影響。此外,原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發布的歷年《廣東省海洋環境狀况公報》顯示,一六年,珠江口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目擊海豚共二百五十八群、一千八百九十頭次。一七年,目擊海豚三百八十群次,共二千一百八十頭次,累計已識別海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