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山竹襲港後兩個月仍遺禍不斷,更揭出渠務署防洪不力及處事官僚,竟以居民充當「人肉水閘」!位處低窪地區的大澳幾乎每逢打風均會水浸,渠務署以改善水浸為由,在較多商舖林立的太平街及永安街一帶加裝擋水板,此舉卻將湧入的海水堵塞在太平街後段,犧牲了該處約二十戶人。儘管居民過去兩年多番向署方「求救」,當局仍堅拒更改擋水板位置,今次山竹再次帶來嚴重水災,有逾五十年樓齡的民居主柱在多次受浸後出現長達半米裂縫,地板更曾湧出水柱,居民擔心有倒塌危機,已作最壞打算準備搬離老家。
趙小姐一家居於太平街一八七至一八九號,她憶述渠務署約兩年前起,一遇強勁颱風如天鴿及山竹等,就會在其寓所後門外設置一橫一豎的L形擋水板形成水閘截水,再依靠渠邊小孔,引導積水入渠,但「次次打風都因為後門落閘,令屋內同屋外變水塘!」
她以山竹來襲為例,當風暴殺到引致海水倒灌,海水從距離其寓所十多米外的小型碼頭湧入太平街後段,其寓所後門水閘起截水作用,阻止海水湧到商店林立的太平街前段及永安街。惟太平街後段一八四號至二○五號約二十戶,卻因「谷住海水」而嚴重水浸,趙氏家園更首當其衝,屋內水浸及腰、屋外頓變堆滿垃圾枯枝的「水塘」。
現場所見,其寓所後門外有一條水渠,渠邊雖設數個出水口疏導積水,惟孔洞多數遭雜物野草遮擋,根本難以「散水」。趙小姐批評渠務署失職,竟犧牲民居充當水閘,她曾目測積水最高達一點八米,而去年颱風天鴿及近期山竹兩度浸壞家中大量樂器及家具,造成約六十五萬元財物損失。
她表示每次打風都擔心落閘令水浸惡化,透露曾於風暴期間目睹家中地板縫隙湧出小水柱,家中主柱更驚現長長裂縫,擔心水浸情況最終危及寓所結構及家人性命。她曾與七十多歲的父親就此多次向部門反映,但至今仍無實質進展。其父直言深感無助,打算忍痛搬離多年家園。
渠務署回應時「死撐」河堤及擋水板工程不會令大澳保護範圍外的地方水浸更加嚴重,強調保護區外地方如太平街以北、吉慶街、街市街、新基街等地的最高水位,以及相應的水浸深度,是隨着整體海平面升降,並非擋水板造成。
惟該署亦承認正與相關部門展開研究,探討是否有空間擴展現有的河堤或擋水板範圍,以及優化擋水板設施,增加大澳的防洪能力。相關部門已計劃於南涌、番鬼塘的部分沿岸路段建造混凝土牆及復修近大澳文物酒店的舊渡頭。該署亦正檢討當區雨水排放系統,會就有水浸風險的地方研究其他可行優化措施。
至於水浸引致樓宇結構安全問題,渠務署表示已接獲大澳居民反映問題,會因應個案盡量提供適切協助,並協助居民尋求相關部門跟進。
記者林希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