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構改組非萬能 亂在港府無靈魂

運房局局長陳帆最近「萬箭穿身」,事關他管轄的兩大領域淪為醜聞集中營、民怨重災區。如今港府有意將運輸及房屋職責分拆,但可以肯定的是,不解決廢官無能港府無靈魂的問題,不管如何架構重組都是徒勞無功。

追本溯源,運輸及房屋本來屬於不同的政策局,前特首曾蔭權爵士心血來潮,硬是要將兩者強扭在一起,另外組合出發展局。發展局負責找地,運房局負責建房及運輸,「做麵粉」與「做麵包」被分開已不合理,而兩個部門的直屬上司分別是政務司及財政司,就更加邏輯混亂。可以說,曾蔭權當年的「亂點鴛鴦譜」,凸顯其對拓土建屋的不重視,為後來的房屋問題爆煲埋下禍根,堪稱今日亂象的始作俑者。

鑑於運房局亂象頻出,上屆梁振英政府有意重組,惟被反對派拉布拖垮。如今反對派「鬼拍後尾枕」,主動建議將運房局分拆,建制派也是樂觀其成,港府自然樂得借坡下驢,林鄭欲對被其視為「公務員生涯楷模」的曾蔭權來一次撥亂反正,有其合理性。

然而架構重組是一回事,能不能解決房屋及運輸問題的亂象則是另一回事。事實上,問題的癥結不在於架構不合理,而在於官員無能。可以見到,從沙中線豆腐渣工程,到港鐵四線齊癱;從風災善後龜速,到港珠澳大橋開通好事變亂事;從房屋問題雪上加霜,到公屋輪候期一再延長,陳帆的表現一次比一次差劣,有口皆悲,而他所說的「看到報道才知情」、「懲罰機制不能對營運人員構成壓力」等金句,早已令其成為坊間茶餘飯後的笑料。

平心而論,港府管治每況愈下,政策局各有各亂,運房局淪為醜聞局並非孤立現象。譬如環境局是單一政策局,這些年香港的環境是變好了還是變差了,有目共睹,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來來去去就是一招寓禁於徵,幾乎變成了另一個稅務局局長;創科局也是單一政策局,這些年又幹出甚麼成績?香港在創新方面與先進地區的差距愈拉愈闊,而局長楊偉雄除了自吹與喬布斯有「一面之緣」,再也乏善可陳。還有教育局,局長一邊將自家孩子送到外國讀書,一邊強調愛國教育,普通話有多麼重要,如此口是心非的官員又豈是個別?

從更宏觀的視野看,回歸以來,每屆政府都在架構重組上動心思,董建華搞政治問責,曾蔭權重組政策局,梁振英曾推五司十四局,如今林鄭又要重彈老調,結果是,政策局愈來愈多,廢官愈來愈眾,管治愈來愈亂。以前一個局長領導一個政策局,如今既有政治不問責的局長、副局長、政治助理,又有原公務員系統的常秘,一份工作分成四個人做,疊床架屋,人浮於事,扯皮不斷,三個和尚已經沒有水喝,四個和尚只會更糟糕。

可以說,不解決特區政府所託非人的問題,不管如何架構重組都是無濟於事,而香港也就在沒完沒了的折騰之中蹉跎歲月,不斷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