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香港的美國體制因素

林鄭月娥帶領的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訪京團受到中央政府高格調的接待,反映出香港在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歷程裏的貢獻。過往四十年,香港的貢獻首先是經濟,通過投資、引進外資,建立起珠三角為主的加工貿易生產,也把香港從英國繼承而來的體制、包括普通法,向內地輻射擴散。結果一如內地的一些說法,在內地製造出幾個香港來,香港也藉此水漲船高地富裕起來。

不過很多人會忘記,改革開放四十年裏,中國與美國關係密切,香港提供給中國改革開放的是英美體制因素,資金、技術、市場都是藉這個體制因素而來。即使中國後來突破了美國為主的跨國公司的加工貿易模式,中國藉世貿組織多邊協議擴大了對外貿易的規模與範圍,中國還是依賴美國的國際金融體系和跨國的全球供應鏈系統,也即是美國體制因素,而香港也轉變成美國體制內的金融與全球供應鏈的樞紐。香港對內地發展的貢獻從加工貿易的資金、技術、管理與物流轉變過來,這樣的轉變應該還有發展餘地,特別是內地積極推動產業升級,全球供應鏈愈來愈變成為中國主宰,可惜的是美國反悔,由與中國合作轉變為與中國對抗,美國和它的體制因素便大有可能變成中國最大的風險與挑戰。

在這樣新的階段,香港能繼續依靠美國體制因素在內地獲利嗎?習近平對香港訪京團說要在港維護國家安全,便不僅只是二十三條立法的問題,而更是香港的美國體制因素要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