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最快兩年後落實垃圾徵費制度,惟市民及業界均憂慮徵費配套不足,港府在環保教育、垃圾源頭分類等回收配套未做好,徵費政策匆匆出台,恐釀成大混亂。有立法會議員認為,政府推行垃圾徵費,若回收配套不足,恐構成更嚴重衞生問題,政府應盡快提出解決方案。
市民對當局計劃徵費減垃圾意見分歧,不少市民均支持徵費,費用對一般家庭亦非大負擔,但憂慮政府配套不足,例如沒有完善措施打擊違例人士,擔心政策執行上有困難,因為香港太多屋邨,若有人為了躲避買垃圾袋,而將垃圾扔在屋邨外,執法隊伍亦無計可施。
至於垃圾收集業者則批評草案細節不清,憂慮垃圾徵費配套不足,食物環境衞生署垃圾收集承辦商擔心落實徵費後,有機會出現將家居垃圾掉落公用垃圾桶,猶如現時不少商業垃圾被棄置在食環署垃圾桶,擔憂屆時連家居垃圾亦被非法棄置。
港府政策配套及執法能力備受各方懷疑,因過去膠袋稅、停車熄匙等政策均漏洞百出,早前推出的「四電一腦」計劃,港府僅批准三間商戶負責回收舊電器,當中只有一家有上門服務,難以兌現三天上門回收承諾。此外,政府計錯數,計劃推出兩個多月,大量回收廢電器已逼爆回收廠房,港府更要提供地方供其擺放積存的廢電器,若未能「消化」又不能棄置堆填區,恐出現「廢電圍城」。
根據外國經驗,單靠垃圾徵費難以達到真正源頭減廢成績,如台灣實施垃圾徵費背後,有全面源頭回收措施,包括專人定時收取廚餘及分類垃圾,須使用專用垃圾袋棄置的垃圾量不多,故台灣推行垃圾徵費較容易,香港欠缺類似措施,等同要市民「焗住」掉垃圾。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則相信社會支持「污者自付」原則,但質疑政府提出的方案是否能達到預期成效。她舉例說,如建築廢物徵費及「四電一腦」計劃實施後,已令很多天台及鄉郊出現非法棄置及傾倒廢物等問題。政府推行垃圾徵費,若回收配套未齊全,擔心非法棄置廚餘及家居垃圾會構成環境和衞生問題,在缺乏回收渠道下推出徵費,難以獲得市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