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全港有逾二十萬人住在劏房,現時公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逾五年,全港關注劏房平台日舉辦活動,建議把閒置學校改建成過渡性房屋,有與會的劏房戶指居住地方狹小,租金高昂,難以負擔,望能盡快入住過渡性房屋。
魏女士指,一家輪候公屋已有三年,其前夫是香港人,二人其後離婚,現任丈夫來港約一年,連同三歲的女兒,一家三口靠六千多元的綜援等各津貼維生,現時住在約一百平方呎的荃灣劏房,月租三千八百元,居住地方狹小,不時捉到老鼠,女兒只能在地面和床上做功課和玩耍。另外,呂太一家四口,住在觀塘約一百一十平方呎的劏房,月租六千元,家庭收入約一萬四千元,每月「一蚊都冇得剩」,環境狹窄,希望能住在由閒置學校改建而成的過渡性房屋。
全港關注劏房平台組織幹事陳穎彤指,去年曾提出方案,若將一間課室改建成兩個單位,一間閒置校舍可變成適合約一百戶居住的過渡性房屋,預料約一年就能完成,若當局能改建十間閒置學校,就有一千個劏房戶受惠,促請當局全面公布閒置學校的地點,並改建部分成過渡性房屋。
她又批評施政報告及六招新房屋政策提及不同的過渡性房屋措施,惟閒置校舍改建過渡性房屋卻無寸進,又批評特首林鄭月娥的明日大嶼願景填海計劃需時遠水不能救近火,無助紓緩劏房家庭的困境,建議林鄭勿做大嘥鬼,應優先善用閒置土地及校舍改建過渡性房屋。
立法會議員尹兆堅將聯同社福界議員邵家臻與發展局商討閒置校舍改建過渡性房屋問題,包括為何有閒置校舍未用,及政府預留十億元助非政府組織以短期租約租用空置政府用地或校舍作各用途,但申請過程苛刻,冀與發展局商討時間表,盡快落實有關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