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普通話大倒退

本港推行兩文三語多年,但有教育機構昨日公布香港學生普通話水平狀況,卻發現被抽樣檢視的小學生普通話水平有大倒退之危,在拼音知識的筆試環節,小學生本年度考獲卓越級(A級)的人數較上年度下跌了一成半,人數由一六/一七年的五百五十六人,下跌至一七/一八年度的僅四百七十人。而且,無論是拼音知識或口試,應試小學生的表現均較前退步,中學生則表現不俗。推廣雙語教學的人士指出,幼年學生語言基礎薄弱,但從小學習有助他們形成語言習慣,而三至六歲是兒童學習語言的黃金時間。

推廣普通話及中文教育機構GAPSK,透過轄下考試委員會以隨機抽樣揀選了一六至一八兩個年度共六千名幼稚園及中小學考生,經分析及比較數據後,發現小學生在主要測試拼音知識的筆試,考獲卓越級(A級)的人數則下跌了一成半,由上一年度的五百五十六人,下跌至四百七十人,雖然考獲優良(B級)的人數有所上升,但考獲不入等級即不合格的人亦增加了三成三。在口試方面,考獲A級的人則由三百八十五人,上升了一成三至四百三十五人,但不合格的人數亦大幅上升了三成三,常犯錯誤包括聲調不準確,如將「支持」講成「字詞」。

中學生表現較佳 口試突出

中學考生在筆試及口試的整體成績表現較佳,於筆試獲A級的人數較上一年度上升了近一成,考獲B級亦由一百三十八人,上升了約二成六至一百七十四人,考獲不入等級的則大幅下跌了三成四。在口試考獲A級的人數亦上升了一成四,考獲不入等級的人數跌了近半。幼稚園生在反應、描述及表達能力都有所提升,整體成績由八十五分上升至八十八分,但常有混淆聲調的錯誤,如將「中間」讀成「中箭」、「放學」讀成「方學」,對身體部位認識不清,如鼻子、肚子和脖子。

GAPSK語文推廣委員會高級項目主任蔡昕珉指,中學考生整體筆試及口試整體進步,其中口試更為突出,原因是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普通話,例如交流團、觀看普通話節目等,有良好的學習語言機會。但整體來說,中小學生的語文基礎薄弱,建議宜多閱讀以了解文意、詞意,多與人交流互動、積累日常用語,教師教學時應結合發音部位教學,並及時糾正學生錯誤。

學習語言 六歲前黃金年齡

機構建議,家長本身亦可多學普通話,成為孩子榜樣,學校則可多舉辦交流團。另外,由於語言學習的黃金年齡約在三至六歲,小朋友在幼稚園階段就可以學習普通話,打好語文基礎。

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副系主任馮淑儀指,幼兒從小學習另一語言,可改善發音,因器官會形成習慣,從而培養發音能力,但學習不正確的發音,亦會令他們形成不良口音;若幼兒語言天分不足,亦造成混淆,而部分人靠後天的努力,亦可學好外語。她認為,語言考試未必能真正反映學生語言能力,因拼音知識可取決於考生的背誦能力,勤力溫習可影響考試結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