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規劃着手 源頭解決塞車

香港每日都面對塞車問題,當中又以過海塞車情況最為嚴重。紅隧幾乎日間所有時間都大排長龍,並禍延至港島及九龍兩邊出口的周邊道路,連並非過海的車輛都遭殃。隨着整體車輛數目不斷增多,過往相對較為暢通的東隧,近年亦經常性地在繁忙時間塞車。塞車除了不必要地虛耗大量時間,還會增加燃油耗用及廢氣排放,不利環保和市民健康,政府必須找出有效方法解決。

特首在上周發表的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已耽誤多年的「三隧分流」方案,建議由2020年起大幅調高私家車、的士及電單車使用紅隧及東隧的收費(私家車單程收費由20元及25元劃一增至40元),再透過公帑補貼調低西隧收費(由70元降至50元),希望吸引或迫使更多司機使用西隧過海,紓緩紅隧、東隧及其周邊道路的塞車情況。姑勿論新收費對民生的影響,單從解決塞車角度而言,這個方案是否真正有效呢?

須知駕車人士選擇使用哪一條隧道過海,除了收費多寡之外,還有很多考慮因素,當中最重要是出發地點和目的地的位置,如兩者都並非靠近港島或九龍西部,他們未必會因收費調整而改行西隧,額外兜路過海亦會浪費時間和增加燃油開支,並加劇其他非過海道路的塞車問題。

再者,現時紅隧及東隧在早上繁忙時間的車流量,已分別超出其設計容量的77%及38%,西隧在同一時間的平均車流量,亦已達到其最高容量的九成。所以政府提出的方案未必能顯著改善紅隧及東隧的塞車問題,而被駕車人士視作「塞車救星」的西隧也可能一同「塞爆」。

隨着九龍西及新界西人口近年不斷增多,高鐵西九龍站、西九文化區等設施陸續落成啟用,西九一帶的多條主要幹道及連接路現已幾乎日日塞車,如建議方案真的能吸引大量車輛改用西隧過海,西九塞車情況勢必進一步惡化,結果只是將問題轉移到其他地區,沒有根本解決。

應研分時段收費

要徹底解決過海塞車,必須從整體香港交通運輸規劃着手,包括改善連接三條隧道出入口的道路網絡、研究興建第四條接連港島、九龍和新界的交通設施,包括過海隧道等,這亦是筆者一直提倡政府應從速開展第四次整體運輸研究的原因。中短期方面,政府亦可研究利用電子收費科技在紅隧及東隧實施分時段收費,在繁忙時間收取較高費用,促使更多駕車人士改於非繁忙時間過海。

無論如何,我們都不應消極及晦氣地說,若現方案不獲支持,大家就只能呆等到2023年,待政府收回西隧專營權後再打算。我們應積極尋求優化方案,以得市民支持!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