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療中風復康首三月黃金期

老人家一旦中風後,活動能力勢受影響,需要靠物理治療重新學習控制肢體,恢復身體機能。有物理治療專家指出,中風復康的黃金時間是首三個月,外國一項研究顯示,九成五患者在中風後接受物理治療,平均十三星期後身體機能可大致康復,並達致最佳水平,專家呼籲患者不要忽略或延遲治療,即使復康後不能百分百靈活運用肢體,但亦可助中風人士重拾自理能力,如常生活。

中風是香港第四大致命疾病,醫管局資料顯示,每年有約二萬宗新症。中風可分為腦出血及腦栓塞兩大類,由於腦部的血液沒有充足的氧分供應,令腦細胞突然缺氧,因而損壞並失去功能,導致視力模糊、失去平衡力、肌肉不能正常活動等。

少運動吸煙增罹疾危機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教授兼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會長彭耀宗指出,三分二中風患者是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而高血壓、膽固醇、吸煙、少運動均是增加中風的風險因素,他曾接觸一名三十歲中風男患者,其身體各方面正常,但有吸煙習慣,因此「不一定年輕便無事。」

嚴重者或需20星期康復

丹麥的一項中風研究曾探討超過九百名完成物理治療的病人,結果顯示,輕度中風患者平均在九星期後,身體機能可大致完成恢復;而中度中風病者則平均需要十三星期;嚴重及非常嚴重中風病者則平均需要十七至二十星期。彭分析,即使患者原本有腦細胞喪失功能,但患側(中風患者常見身體一側或部分位置功能受損)持續活動,可刺激其他正常細胞結構轉變,從而產生分支互相聯繫,取代原有壞細胞功能。彭強調,首三個月是康復黃金期,並不代表中風三個月後便不會康復,只是之後的進展程度會比較慢。

現年七十歲的阿珠,八年前因左腦血管栓塞而中風。她憶述當時正在游泳,忽然發現身體不受控制,「一直以為自己向前游,但望住水底的石磚沒有移動」,上水後,她發覺右手右腳不能正常活動,幾乎癱瘓。經過多年的物理治療後,阿珠可用拐杖幫忙走路,亦可到家中附近的社區中心吃飯,過程需要克服來回約二百級樓梯,她表示:「既來之則安之,有病便需要醫治。」

記者林祐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