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府提出「明日大嶼」填海計劃應對急切的土地供應問題,但計劃預計要十四年後才能完工,實在是遠水不能救近火,根本不能解決基層住屋困難的問題。多名建制派立法會議員提出於大灣區發展港人社區,可以更快紓緩現時住屋問題,其中有議員認為可參考澳門橫琴發展模式,但最重要是提供誘因吸引港人北上發展。
議員劉國勳指出,若在大灣區中建立港人社區,其配套及制度理應要接近香港,令港人生活能夠對接,亦可以作為中港家庭團聚的一個選項。他認為,每個地區都需要土地發展,但借用土地時間過短卻難以發展,故認為橫琴模式值得港府參考。
橫琴模式即二○○九年國務院通過《橫琴總體發展規劃》,同意澳門政府將澳門大學遷往「粵澳合作專案用地」,並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澳門政府在橫琴的澳門大學新校區實施管轄。與此同時,橫琴開發亦有利澳門與香港及珠海城市之間的經貿發展。
不過,議員謝偉銓則認為,大灣區發展港人社區難以複製橫琴模式,因為橫琴與澳門地理上接近才可行,而且大灣區中的港人社區若然奉行香港法律及制度,或要另設通關設施,屆時可能再現政治問題,但純粹讓港人往大灣區工作生活,不涉及法律法制便沒有問題。
身兼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的行政會議成員及商界立法會議員廖長江則指出,若要香港採取橫琴模式,則需要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並要經過不同部門及部委,事前更需要國務院頒令擴大香港範圍。
議員何啟明則認為,於大灣區建港人社區是可行做法,而且大灣區為熟地,能夠節省填海造地的時間。他建議,港人社區應該以中產人士作目標而非基層,令到中產的生活質素得到改善,並有更寬敞的居住環境,而讓基層每日來往大灣區及香港工作相比下則較不可行。他認為港府需要與省政府商議,爭取省政府讓出部分土地讓港府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