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亂買聰明藥 揭特殊童乏支援

有藥房違例出售治療抑鬱及焦慮症的血清素,有家長藉此漏洞,把這些本用於治療精神科疾病的藥物,當作「聰明藥」讓子女服用,希望他們穩定情緒,增強學習能力。沒有醫護人員的指示下,胡亂服藥是百害而無一利。醫護人員用藥,是經過精密的計算與評估,而且時刻監察病人用藥的情況與反應再作調整。市民沒有相關知識,自行購買用藥,實在非常危險。

這些家長把精神科藥物當作「聰明藥」要子女服用,會對兒童的身體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這些藥品不當使用,會影響兒童的大腦、中樞神經發展。而且藥物影響他們的情緒,或者會令他們情緒過度高漲。除此之外,由於兒童的身體發育尚未成熟。沒有精準計算藥物的分量,容易出現過量服藥的危險。

評估等幾年 無助逼自救

可能部分家長出於無知,讓沒有病徵的子女服藥,但亦有些家長購買藥物讓子女服用,是出於無助。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數據,約有一成至兩成的兒童及青少年有精神健康服務的需要,推算本港約有七萬至十四萬的學童需要相關服務。可是政府忽視精神健康,對於相關支援不足。現時醫院管理局接受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服務的僅約三萬人,即有四萬至十一萬人,是完全沒有得到任何照顧。

政府聲稱有六成兒童可以在六個月內接受兒童發展評估,但有不少家長苦候三、四年仍然未能辨識自己的子女是否有特殊學習需要或者需要服用藥物。我實在能夠理解,家長的無助與焦急,惟有道聽途說自行購買ADHD藥物「自救」,實在非常悲哀。

要解決上述問題,責任在於政府。衞生署必須加強教育推廣,讓市民知道安全使用藥物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應加強巡查藥房,對藥房「放蛇」並檢控違規商戶。而針對問題根本,就是要增加兒童精神健康評估的服務。

上周我與張超雄議員與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黃仁龍會面,已向他表明政府欠缺精神健康政策之弊。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成立已近一年,未見有任何具體的計劃。而委員會建議的精神健康普查,要到二○二二年才有結果,在普查有結果之前,數以萬計有需要的學童及家庭似乎只能等待,實在令人難以接受。政府必須縮短學童輪候接受評估的時間,盡快辨識有服務需要的學童,讓他們得到專業的醫療支援,家長就毋須藥石亂投。

訂立精神健康政策是我多年來所倡議的。只有全面的精神健康相關政策,才可以全面做到辨識、治療、復康支援等,照顧到市民需要。政府庫房盈餘豐厚,政府是否願意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還看新一份施政報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