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催谷孩子 教育制度之過

近日報章報道有家長濫用精神科藥物,購買用於治療過度活躍症及抗抑鬱的藥物作「聰明藥」給無特別病徵的子女服用,冀增加子女專注力,幫助學習。藥房胡亂售藥的現象正正顯示衞生署的監管不力,而家長的行為也反映他們盲目追求競爭及子女學術成績,現象也顯示我們的教育制度有改善空間。筆者認為要對抗此不良現象,需要多方合作,建議可行方法包括以下四點。

第一,衞生署執法:衞生署收到投訴後,要針對性了解情況,加強教育及監管藥房負責人及藥劑師,對胡亂銷售藥物的藥房,加強執法及懲罰,以杜絕藥房亂售藥物的不良情況。

第二,家長教育:家長在開學及子女考試期間,特別容易受到影響,胡亂購買藥物給子女服用,誤以為可以幫助集中精神,應付學習及考試。學校及家長教師會應加強對家長的教育,讓家長認識濫用藥物的害處。家長如發現子女在學習過程出現精神不能集中,失眠或過度疲勞的情況,應盡早向教師、社工、醫生或專業人士求助。

家長以訛傳訛 教師存誤解

第三,全校參與:有家長曾向筆者表示,部分教師不懂管教有過度活躍症的學生,只懂不斷催促家長帶學生看醫生,服用醫生處方的藥物。這種心態容易以訛傳訛,令家長以為藥物可以幫助子女學習。其實教師有很多技巧可以幫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藥物非唯一方法。學校應以全校參與的態度,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及支援,協助有過度活躍症及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學習,糾正部分教師與家長認為精神科藥物是唯一可幫助學生學習的誤解。

第四,改善制度:很多家長認為,如果我們的教育制度沒有充分的改善,「健康快樂成長」只會變成一個口號。事實上,目前的教育政策在制度及執行上都有改善空間。

最近有團體的調查發現,很多小學生的書包都有過重的問題,其中一個原因是部分學校及家長未能正確理解教育局推行電子學習的概念,學生除了要帶課本上學外,也要攜帶平板電腦,以致書包沉重。此外,教育局也要求中小學執行校本家課政策,建議小學生的家課要適當及有趣味,重質不重量。

筆者認為,若長遠家長教育及教育制度能作出適當改善,盡量減輕家長與學生面對的壓力,家長自然會遠離濫用「聰明藥」催谷子女溫習考試的心態。衷心盼望各界持份者與政府部門群策群力,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