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剛成立時,大批華人科學家放棄在國外的優厚待遇,回來協助國家發展,其中錢學森一家更是受到美國重重阻撓,歷經坎坷才回到中國。他們不計個人名利地位,有些甚至隱姓埋名,在一無所有的艱難條件下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為新中國科技發展尤其是「兩彈一星」作出巨大貢獻。然而俱往矣,今天還有如此無私奉獻的科學家嗎?
最近,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副主任設計師張小平跳槽私營企業的風波鬧得沸沸揚揚。研究所指其離職會影響登月工程,要求他按規定的保密時間過後才能在外工作;張則批評國企的人才機制和工作低效,而且薪酬低,更自稱與領導不和而「坐冷板櫈」。雙方各執一詞,到底誰是誰非,外界難以判斷,人們只能慨嘆,時代不同了,過去講求的無私奉獻精神已一去不復返。
張小平任職國企年收入不足二十萬元,跳到私營企業後則有百萬年薪,單從這一點看,其個人的選擇當然無可厚非。不過,作為一位身負國家科研重任而且負有保密責任的科學家,能不能說走就走,實在值得商榷。
在外國,許多從事國防科研工作的科學家待遇也不如私營企業,他們為何沒有跳槽?除有保密規定,相信也有科學家秉持的信念和責任感。張小平跳槽風波,不僅暴露中國科研體制管理混亂,無法做到人盡其才,也反映在物欲橫流的今天,即使是一流科學家也抵不住金錢誘惑。許多人懷念毛澤東時代,不是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