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一批黨政機構近期悄然進行了一系列調整,一大批部長助理、黨組成員被調離崗位,履任新職。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國證監會,原有的三位主席助理全部調離,宣昌能調任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黃瑋調任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張慎峰調任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經此調整,中國證監會領導班子的規模縮減至近年來最低。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劉國強晉升副行長,人行也已無助理。此前,銀監會、保監會合併為銀保監會之後,新的「三定」方案已明確不再設主席助理。
金融系統的這一動向顯示,官方正在有計劃、有部署地減少甚至取消部長助理崗位。中共中央系統四大部中,唯一設有部長助理崗位的中聯部,在部長助理沈蓓莉日前調升外交部駐澳門特派員後,也沒有了部長助理。教育部部長助理劉大偉調任中國外文局副局長。唯一逆風而上、增添部長助理的是公安部,凸顯出握緊刀把子的重要性,廈門市副市長兼公安局局長林銳、公安部辦公廳主任聶福如相繼升任部長助理。
中央國家部門的部長助理,是所在單位的領導班子成員,屬於中央管理的幹部序列,但級別仍然屬於正廳。通常情況下,是職能較多的實權部門,由於副部長職數有限,因此會增設一定數量的部長助理,協助分管相應的工作。擔任部長助理的情況一般有兩類:一是擬提拔重用的年輕幹部,先擔任部長助理歷練,然後晉升副部長;二是臨近退休的資深司局級幹部,給一個「安慰獎」。
部長助理最主要的出路是就地晉升本部門副部長,因其本來就是個後備人選。外交部、中聯部、國台辦等單位,部長助理、主任助理幾乎是部領導的必經台階。如現任外交部部長王毅、黨委書記張業遂和副部長樂玉成、鄭澤光、孔鉉佑、秦剛,都是先擔任外長助理,再晉升副外長。唯一例外的副外長王超,此前在商務部工作,但也是由商務部部長助理晉升副部長。
其次,部長助理也可外調其他部委的副部級領導或空降地方擔任副省長。如商務部在十八大後頻頻向中紀委輸送幹部,兩位部長助理張驥、劉海泉分別調任中央紀委駐中央外辦、駐最高人民法院的紀檢組組長。空降地方的例子則有,教育部部長助理陳舜外放雲南省副省長,財政部部長助理戴柏華調任河南省副省長。
若與此相比,教育部、證監會等單位的助理們,近日幾乎都是平調一些副部級國家局的副職,安排相當一般,已顯示部長助理崗位成色不足,失去墊腳石作用。而今年機構改革中,新組建成立的部門,如應急管理部、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等均未設部長助理。文化部、銀監會、保監會本設有部長助理,而新組建的文化和旅遊部、銀保監會,都取消了這一規定,凸顯出精兵簡政的趨勢,這也是機構改革後消腫減肥的舉措。
三月份機構改革之後,由於許多新部委是由多個單位合併組成,故領導班子都相當臃腫龐大。如自然資源部有十四位黨組成員,文旅部、科技部領導班子分別有十三人、十二人。近日,自然資源部兩位黨組成員外調,林山青調任國家能源局副局長,石青峰調任中國人保集團紀委書記,科技部黨組成員周長奎調任中國殘聯黨組書記。
這可以視作機構改革「減副」的第二步。在改革之初的第一步時,一些「帶病」官員已被同步貶官,如由北京市副市長貶任南水北調辦的陳剛,再貶中國科協黨組成員;由中紀委副書記貶任三峽辦副主任的王偉,再貶供銷總社黨組成員,都是愈來愈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