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墨守成規 栽出滿城弱樹

香港回歸二十一年,政府管治無能,社會亂象叢生,港人叫苦連天,本報特別設立「香港沉淪」評論版,一方面揭示亂象根源,全方位監察政府施政,同時讓社會各界就不同議題表達心聲,包括提出可行政策或建議,為現時紛亂不休的政治、經濟局勢,以及市民關心的民生議題把脈。

山竹日前以十號風球吹襲香港後,大量樹木倒塌,威力強勁固然是其中一個因素,但去年天鴿同樣以十號風球襲港,其時已有不少弱樹倒塌,僅一年過去,山竹襲港後,再有大批樹木倒塌,證明香港弱樹數目之多,令人感到憂慮,筆者認為,本港種植樹木的方式一直存在問題,令本港一直種出弱樹,香港的種樹方式墨守成規,不斷重蹈覆轍,颱風後,樹木倒塌的情況多不勝數。

土壤鬆散乏空間 大風連根拔起

筆者曾就香港土壤進行研究及分析,發現城市土壤,尤其是路邊土壤的質素非常差,沙石成分相當高,八成以上都是沙石,導致養分甚少,水分亦難以停留,土壤鬆散,樹根難以抓緊泥土,樹木就自然企不穩。土壤的沙石混入建築廢料,包括混凝土及磚塊的碎片,當中含有石灰成分,鹼性很高。香港位於濕潤地區,天然土壤的酸鹼度多數屬微酸,pH值應為5.5至6.5,但含有建築廢料的土壤,pH值可高至8至9,鹼度太強,會損害樹木根部,甚至會有毒,加上有部分微量元素養分在土壤中的溶解度被壓低,樹根難以吸收。土壤亦缺乏有機質,不少土壤有機質含量少於百分之一,正常表土應含有百分之二至三的有機質,令重要的氮及磷養分極低。

此外,土壤的體積及空間不足,亦影響樹木的生長。城市路旁及很多空地多數是被混凝土,柏油或磚地覆蓋,下面的泥土壓得太實,樹根難以有足夠孔隙生長。正常情況下,土壤中應有百分之五十是孔隙,但被壓實的土壤,僅剩百分之二十至三十是孔隙,剩餘孔隙多數細小,樹根亦生長得較差。

宜擴樹穴設「走廊」 供樹根生長

今次颱風過後,相信大家都不難發現,倒下的大樹,其樹根大都呈四方形,因為現時種植樹木,多數會預留一立方米的空間,即樹穴,讓樹根有位置生長,但空間實在太細,等如把樹種在埋在地下的花盆裏,樹木企不穩,遇到大風就連泥帶根被拉出,連根拔起。

要避免日後再出現大量塌樹,筆者有以下數個建議,首先,可以擴大樹穴,深度可以維持一米,但面積應擴大至兩米乘兩米,甚至三米乘三米或更大,若無法有正方形的樹穴,長方形亦可。若未能擴大樹穴,就可以考慮在地底設「土壤走廊」,以地下小柱或強化塑膠架頂住鋼筋石屎板,下面加入優質和不用壓實的土壤,讓兩相鄰樹木共享樹根生長空間。亦可以在地底鋪滿差不多大小的碎石,石間孔隙加入優質的泥土,既能夠提供足夠的承托力,又可以有良好的土壤,讓樹根可以穿過。最後一個方法,就是一條加入優質泥土的大直徑管道,類似排雨水的管道一樣,讓樹根可以在管道內生長。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