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新月異,近年發展最迅速、被廣泛應用的當數移動支付,內地的支付寶、微信支付系統,以及各大手機系統各自開發的手機支付程式,掀起了無現金消費主義,有人更高叫無現金社會已來臨。驟看十分方便且環保的移動支付系統,近日卻暴露了脆弱與不濟,無現金之路果真危機不小。
內地是移動支付大國,但論普及性,北歐科技強國瑞典更堪做教材,日本的年輕世代也是移動支付的追捧者。惟巧合的是,三地近日先後發生移動支付變成移動陷阱事件。
先談瑞典,這個人口九百多萬的北歐國家,一年前的鈔票及錢幣使用率已少至佔社會整體交易的百分之二,其餘九成八支付均由線上及電子系統取代。在這裏,年輕人、長者甚至孩童都習慣了無現金運作,社會去現金的發展,讓瑞典成為全歐乃至全球移動支付的白老鼠。
可是,一個周末、一次停電,為該國帶來一場支付災難,現金交易少之又少的瑞典人嘗到了身無分文、有錢沒法用的苦頭,商舖也因為嫌棄現金交易的瑣碎與麻煩,變成作繭自縛,打開門卻做不到生意。
同樣的情況也在日本重演,本月九日北海道發生地震,當地電訊及供電設施大範圍中斷,災後一周,仍有兩成電力無法恢復,北海道的年輕人亦成了無錢用一族。因為,無電力、無網絡的文明世界,手機只是一件無法啟動的物件,災民即使有錢也買不到生活用品。
內地也有類似情況,財政部雖致力維護現金的流通與使用,但在盲目追求科技之風下,不少人以為無現金社會才是未來的烏托邦。如今,無現金證實「捉蟲」了,天災人禍發生時,社會本來更需要穩定與有序,但無現金社會卻帶來額外的麻煩,為用家與商家平添煩惱。因此,無現金之路不宜急行,港府及金管局摸着石頭過河未嘗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