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宗遺體腎移植一九六九年在瑪麗醫院進行,首宗血緣及非血緣活人腎臟移植則分別於一九八○年及一九八七年在瑪嘉烈醫院誕生。一九八七年那次,勇敢的馮太捐出她的左腎給末期腎衰竭丈夫,而馮先生接受移植後腎功能很好,沒有排斥,手術至今三十一年,馮太在丈夫身上的腎臟仍很健全,但想當年,移植團隊有擔心排斥會令手術失敗。
其實英國也只是早香港一個月進行首宗夫婦腎臟移植個案,筆者有幸是移植團隊成員之一,亦是馮先生移植之後的主診腎科醫生,多年來能見證病人的喜悅及健康,實在難能可貴。
當然,有成功亦有失敗個案,但只有腎移植可以給予末期腎衰竭病人一個完全康復的治療,重獲新生。
香港腎移植成功率很高,遺體腎一年存活率有九成二,活腎移植更好,有九成四。奈何,經多年努力宣傳,願意死後捐出器官的市民數目還是很少,每年接受遺體腎移植人數少於八十七人,而正等候換腎病人卻有二千多人。
九十年代起,很多病人選擇回內地換腎,雖然病人需面對風險,又衍生醫學道德和器官買賣問題,但從病人角度看,這是他們唯一生存方法,換腎後生活質素改善,亦有得到完全康復的治療機會。即使內地腎臟手術質素及成功率多年來有改善及進步,但病人及家屬需用一筆昂貴費用以換取腎移植機會。因此,香港還要努力去宣傳器官捐贈及教育,改善器官移植支持度,希望有較多器官捐贈下能自給自足,讓更多病人得到適合腎臟作移植。
唐國隆醫生
香港移植學會前任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