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咬過敏加染菌 可致炎症含膿

【本報訊】蚊叮蟲咬十分普遍,但有市民聲稱被蚊咬後,傷口異常紅腫及含膿,需入院留醫放膿及險被割肉,情況令人憂慮。有家庭醫生解釋,成年人被不同種類的蚊叮咬後,病情反應會有不同,可能是病人有過敏反應,又或是細菌感染等造成炎症,只要適當處理則問題不大。至於有兩歲童被叮咬後,傷口出現疹塊,兒科教授則建議使用低劑量的類固醇治理。

兒童可用低量類固醇外敷

家庭醫生鄭志文表示,成年人被蚊咬後出現異常病情有兩種可能,包括病人身體受到外來物剌激後,反應過於劇烈或傷口被細菌感染。他形容「咬慣咬熟冇咁大反應」,如港人外遊被其他種類的蚊叮咬,則難評估情況,而當傷口紅腫痕癢,病人不停抓痕則容易抓損皮膚,當有細菌感染便可致發炎及含膿。

鄭強調,蚊表面甚少帶有細菌,而登革熱、日本腦炎及瘧疾的傳播,是蚊隻本身感染有關疾病,再經叮咬人類傳染。他建議市民被蚊叮咬後,應立即使用消毒藥水或肥皂水消毒,可減輕痕癢,避免抓損傷口。

至於兩歲童的個案,香港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表示,兒童被蚊咬後出現疹塊是十分常見,只要不抓損及適當處理,很快會痊愈,強調不會致命。

韓又指,近年家長不時在網絡發文,令很多病童受苦,強調相關內容十居其九都是極度錯誤的訊息,舉例當兒童被蚊咬後,可使用低劑量類固醇外敷,揚言絕無副作用,可惜家長一聽到類固醇就嚇怕,不會讓孩童使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