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難成反制美國武器

中美貿易戰開打,波及全球各大經濟體,觸發世界貿易戰,本報特別設立「貿易戰圍觀」評論版,邀請專家、學者、政經界人士深入分析貿易戰對全球經濟及各行各業的影響,讓讀者從不同角度及切入點,加深對貿易戰的認識。

已醞釀數月的中美貿易戰,隨着雙方於7月初互相加徵關稅正式開打,其中美國大豆乃中國首批加徵關稅的產品之一,令大豆價格持續下挫,隨後中國更出招緩解大豆需求,冀每年減少1000萬噸大豆進口,業界則預計今年的美豆進口量將較去年降低1200萬噸,可謂打擊沉重。近年全球大豆供應量有近60%來自巴西、近40%來自美國,其餘小量來自阿根廷,惟貿易戰打破了這個清楚而穩定的比例,造成內地不少大豆進口商破產倒閉,港商亦無法置身事外。

先舉一個真實例子,筆者有一個經營大豆生意多年的朋友,有一批定期向他購買美豆的客戶,在貿易戰爆發後,鑑於關稅上升,這些客戶不再購買美豆,改要巴西豆,但實際上筆者朋友購入的是「長期貨」,即早在4、5月時,已購入預計在6、7月出售的貨,結果美豆滯銷,或只能以較低價錢售出,同時難以馬上購得巴西豆,即使有現貨價錢亦較昂貴,損失慘重。

美豆不乏市場 巴西豆水漲船高

雖然並非所有客戶均是如此,但上述例子帶出一個問題:「加徵關稅有誰受害?」從大豆的情況可見,加徵關稅幾乎只有中國吃虧,雖然目前對美豆也有一些損害,但長遠卻是影響不大,因為隨貿易戰風起,美豆基本上已停止對華出口,在2017至2018年度銷售到中國的總量減少了730萬噸,但美豆的銷售總量仍達5813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了340萬噸,質優價廉的美豆完全不乏市場。

相反,中國對大豆需求大,在失去美豆供應的情況下,巴西豆可謂唯一出路,但結局顯而易見,巴西豆水漲船高,變得比美豆更昂貴,增加了商人的成本。可見用大豆作為反制美國的武器,難以制勝。

美短期難尋等值商品滿足內需

不過,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玩具、電子、紡織等產品,情況基本相同,美國雖揚言對中國共1000億美元商品追加徵稅,但要在中國以外的地方找到等值1000億美元的商品並不容易,畢竟美國同樣面對龐大內需的問題,若物色其他地方並重新投資設廠,一來投資不菲,二來由投入到有出產,亦不是一年半載可以完成,難以解決短期的需求問題。

中美貿易戰並不會只對一般消費品造成影響,綜觀而言情況仍屬嚴峻,預料人民幣貶值,以及高科技企業難以生存將成為致命傷,但我必須強調中國的「三頭馬車」是投資、外貿和內銷,當中內銷涉14億人口,若能做好相信仍能穩住中國經濟,所以外界仍需對中國抱有信心,不必「打定輸數」。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