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向來是政界休養生息期,政府高官及議員輪流抖暑,但不代表有涉及重大公眾利益的事件,有關方面可以怠慢回應跟進。最近炒得鬧哄哄的是輕鐵站沉降問題,每當發現路軌被畫上多條「神秘藍線」及紅線,議員就會以近乎本能的方式反彈跟進,當區居民就會成為驚弓之鳥。
事實上,居民的惶恐不安情緒仍有一段發酵時間,因為繼輕鐵屯門泳池、石排及鳴琴站等被揭發出現沉降,近日再爆出屯門市中心站亦受外圍工程影響疑有沉降。然而,港府及港鐵繼續漠視公眾強烈呼聲,堅拒公布六十四個接受沉降監測的工程地點,令鐵路沿線居民「有得震無得瞓」。
翻查資料,過去一個月的沉降個案,幾乎清一色是由傳媒或地區人士揭發,有關方面才確認沉降情況,這種「唧牙膏」式回應不但被動捱打,若站在公眾知情權的角度來說,更是難以「收貨」,因為凡此種種表徵,令人有合理懷疑有關方面是否心中有鬼,選擇密冚沉降個案。
也許有政界中人會為有關方面說項,稱工程沉降只要不超出某個警戒線水平,且有向政府通報,一切就已足夠;但在今日公眾知情權大過天的時代,單是專業人士「拍心口」宣稱沉降個案無問題已不合時宜,此舉只會導致外界長期估估吓,並會為同類沉降問題繼續政治升溫,提供更多土壤。
政府高官於上月在立法會披露,目前有六十四宗在鐵路保護區內的工程正接受沉降監察,其中五十六宗涉及重鐵線、八宗涉及輕鐵線附近工程,當時政府僅自爆天水圍輕鐵天榮站亦有沉降情況,客觀效果是「蘇州過後無艇搭」,錯過一次過引爆問題的機會。由此觀之,政府別無選擇,惟有開誠布公,才可釋除公眾疑慮。至於展望未來,政府更要推出一套妥善向公眾匯報沉降的機制,免卻外界對沉降問題的猜疑心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