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面對垃圾氾濫成災,澳洲去年採用智能回收機,以經濟誘因協助回收廢物,只要投入棄置膠樽或玻璃樽等,立即「有賺」,回贈現金、優惠券甚至慈善捐贈,成功提升回收率。不少國家都推崇類似做法,本港卻只有部分私人公司推行,政府沒有帶頭推行,更只沿用成效不彰的三色回收箱回收,環保團體狠批港府令「垃圾圍城」日益惡化。
為進一步加強回收各類飲品容器,澳洲去年十二月推行名為「Return and Earn」的大型回收計劃,在新南威爾士省推出逾六百部多功能智能回收機,可回收六類飲品容器,包括膠樽、玻璃瓶、鋁罐、紙包飲品及鋼瓶。
每個合格容器可獲○點一澳元(約港幣六毫)現金回贈,參與市民可透過手機應用程式,直接將回贈轉帳到儲值卡。值得留意的是,市民回收容器不但「有賺」,同時亦可選擇捐款給慈善機構,這些機構包括學校、紅十字會、環保團體及救護動物組織等,受助機構每三個月就會輪換一次,務求讓更多慈善機構受惠,令這項回收活動既環保又有意義。
智能回收機分布在城市各地,如公園、海灘及超市等,全部回收點都以自助形式進行,市民將容器投進機器內,系統會自動掃描判斷該容器是否適合回收,若不符規定會拒收,每次運作可處理高達五百個容器。據當地政府統計,計劃推行不足一年已回收逾五億個容器,截至今年三月底,該省的容器回收量已由以往的三成三,提升至逾六成,預期可再提升至超過七成,當地政府亦有意將智能回收計劃擴至全國。
澳洲部分地區早在一四年已推出類似智能回收機,但當時只回收膠樽及鋁罐。此外,南澳亦已實行類似「按樽制」方案達四十年,成功將膠樽及玻璃瓶的回收率分別提高至七成四及八成半,遠遠拋離其他類別垃圾的平均回收率。
不少國家已推行智能回收機,如內地、美國及荷蘭等。德國及瑞典亦設有智能回收機,並同時推行按樽制度,消費者每次購買即棄飲料時已包括稅項,把「吉樽」投入智能回收機,就會獲退款,以德國為例,每個樽最高可退回約兩港元。對比之下,香港空談智慧城市,目前卻連一部由政府營運的智能回收機皆沒有,只靠民間提供小部分智能回收機,與外國相形見絀。
「人哋用咗咁多年,啲機又聰明又好用,香港政府真係好慢。」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批評,智能回收機在外國相當普遍,並已推行逾十年,一般以經濟誘因鼓勵市民乾淨回收,其中在德國,回收率達到八成。對比之下,香港政府並無帶頭推行,目前連一部由政府管理的智能回收機亦欠奉。
劉指,現時本港一號膠樽回收率僅得百分之八點五,當局沿用三色回收箱不但無助提升回收效率,更會因為膠樽受到其他物質污染而變成廢物,浪費資源。而政府推行環保政策步代緩慢,其實早在○五年,環境局已提出針對減塑的草案,惟政府換屆時被忽視,劉批評政府空談多於實踐,令環保政策停滯不前。
環保署發言人指,政府已於去年底委聘顧問展開研究,探討引入塑膠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認為應優先處理佔整體六成的飲料容器,初步建議透過現金回贈提供經濟誘因鼓勵市民回收,亦考慮使用智能回收機提升回收率,目標在今年底完成研究及評估,以訂出下一步工作和時間表。
圖/文:專案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