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戰削訂單 港玩具業罩愁雲

中美貿易戰再度升級。中方在上周五作出反制措施,決定對美國第二階段約600億美元(約4680億港元)商品,加徵5%到25%的關稅,以回應美國擬向2000億美元中國貨加徵25%關稅。

美國於第二階段的徵稅清單已包含部分紡織品及家庭用品等,亦正積極考慮將中國製造玩具加入徵稅清單,而中國亦已經採取相應措施,對美國進口的大量原材料及產品大幅加徵關稅,當中包括玩具、成衣與及中國廠商用來製造玩具及家庭用品的原材料。筆者所在行業為玩具及嬰兒用品業,最近參加有關展銷會時,已明顯感受到貿易戰的威力。許多美國買家都持觀望態度,大大減低向中港企業訂購貨品的意欲。

東南亞廠商反受美企青睞

上月中,筆者參加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孕嬰童展覽會,很多香港中小企都透過這個展覽會,向國內外買家推銷商品,或授權代理外國品牌於內地發售。一如往昔,展覽會雲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買家,人流熙來攘往,但因中美貿易戰的關係,展覽會瀰漫着愁雲慘霧的氣氛。

香港及內地的參展商莫不叫苦連天,尤其是代理美國高質素的嬰兒用品及玩具在內地銷售的香港中小企,擔心將來貨品來源的穩定性,以及關稅提高後令成本驟增,從而嚴重打擊進口貨品的銷售。

不過,和中港企業愁雲慘霧大異其趣的是,展覽會也有不少東南亞參展商參加,他們反而受到不少美國企業的青睞。因此,筆者認為「一帶一路」政策是重要機遇,只不過沿線國家市場規模較小,香港中小企難以獨自開拓市場,故此港府將加強協助中小企開發一帶一路市場。建議將工貿署「BUD專項基金」對香港企業的資助模式,推展至所有一帶一路國家;香港貿易發展局及各商會也宜牽頭,以整個行業共同研發的模式打入一帶一路市場。

投資智能生產助減低成本

中美貿易戰轉眼間進入第二階段,必將進一步嚴重打擊香港中小企的轉型。因此,中小企必須盡早作出變通,開拓歐美以外的市場,減低對美國市場的倚賴。以筆者的經驗為例,筆者的企業是中型企業,過去十年透過港府的推動及自身的努力,由主要為歐美企業代工生產玩具及嬰兒用品的商業模式,轉型為開發自家品牌,近年更進一步主力代理歐洲的品牌,及將自家品牌推廣至歐洲及東南亞市場,加上大量投資智能生產,成功降低成本,所以中美貿易戰對本人企業的影響相對較少。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