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打大豆牌 推高生豬活雞價格

中美貿易戰開打,波及全球各大經濟體,觸發世界貿易戰,本報特別設立「貿易戰圍觀」評論版,邀請專家、學者、政經界人士深入分析貿易戰對全球經濟及各行各業的影響,讓讀者從不同角度及切入點,加深對貿易戰的認識。

中美貿易戰開打一個月了,中國對美國的反制措施,講得最多的是對美國大豆加徵關稅。近日官媒稱今年擬減少進口一千萬噸大豆,看似會嚴重打擊美國的大豆農民,但實情是影響有限,反而大豆加稅後進入中國,會產生連鎖反應,累中國老百姓受苦。現時中國老百姓想「打醬油」(意指睇熱鬧)都不能輕鬆,因為製醬油的大豆加價了。

中國約有八成的大豆是靠進口,主要原因是中國種植大豆的成本很高,質量也未必及得上進口大豆。進口大豆在中國有多項用途,包括榨取食用油,製作各類豆製副食物,中國網民常用語「打醬油」都離不開進口的大豆。大豆更是生豬、活雞養殖業不可缺少的飼料,與中國人的口糧息息相關。

大豆荒難紓緩 飼料成本上揚

近日內地有專家提出遏低進口大豆需求的招數,包括改變中國養豬業的飼料配方,少用豆粕(大豆飼料),改用其他如菜籽粕等飼料。另外在中國加種六千萬畝大豆等,預計每年可減少一千萬噸進口大豆。筆者覺得那些專家說法,就算可行,亦是遠水不能救近火。

先不論吃慣大豆飼料的豬隻能否適應非大豆飼料新配方,單以增加中國大豆種植面積以緩解大豆荒這說法,便頗不切實際。就算今日起大量種植大豆,最快明年始收成,空檔期只能進口求救。而且中國種植大豆成本高,就算有收成,大豆製作飼料的價格亦會高企,最終推高生豬及活雞等副食品價格,推高通脹。

捱貴豆腐醬油 未損美國出口

中美貿易戰後,美國大豆的出口不降反升,而增加輸入最多的國家,並非歐洲而是越南。由於越南不會無端在短時間內對大豆需求急增,加上中國進口來自越南的大豆是零關稅,故有分析認為越南所進口的美國大豆實是轉口到中國,曲線拯救中國大豆荒。

貿易戰開打剛滿一個月,美國的大豆農民既有政府補貼,又有歐洲和越南等國輸入大豆,受損有限。反觀中國對美國大豆加徵關稅,對中國老百姓的負面影響開始快速浮現,依賴大豆作飼料的中國豬肉價格近兩月已急升一成多。以深圳為例,兩月前每公斤豬肉零售價約為十二元(人民幣‧下同),現在已經升至十四元以上。相信未等到中國六千萬畝新種大豆有收成,百姓便先要捱貴豬、捱貴雞、甚至捱貴豆腐和捱貴醬油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