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華發動貿易戰其實難以避免,近期更愈演愈烈!縮減貿易逆差只是表象,打擊高端製造業才是根本目的。當前不論從科技公司募集到的投資額,還是從專利申請數量來看,中美兩國在科技和高端製造業的差距正在縮小。隨着中國持續加大對科研的投入,在包括5G、人工智能和訊息產業等領域,已逐漸形成局部優勢。
美國自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通過搶佔新興產業陣地成為世界頭號強國,「科技領先」一直是美國的核心戰略,美國要完成「再次偉大」的夢想也需要牢牢掌握科技領先的地位。因此,中美兩國交鋒的核心是競逐掌握「高端製造業」的核心地位,貿易戰自然難以避免。
中興事件為中國敲響警鐘,貿易摩擦可能反而是中國產業升級的契機。以史為鑑,日本在上世紀與美國的一系列貿易戰中沒有被打垮,反而完成了產業升級。上世紀60到80年代美日經歷數次貿易戰,涉及鋼鐵、紡織、彩電、汽車、半導體和電訊等多個行業。以汽車和半導體行業看,日本直到上世紀90年代,這兩大行業依然一直保持較強的貿易盈餘能力。日本汽車在美國市場的份額,即使在貿易戰期間也不斷提升。
回顧這段歷史,日本成功的經驗有兩點。首先,低價不能賣了,就要賣出高價,迫使日本提供更好的商品。其次,日本集中力量在技術上尋求突破,也是與美國市場競爭倒逼的結果。所以,中國的贏面在於美國對華愈限制,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就愈優質,這將促進中國的產業升級。
產業升級之路必定是荊棘滿途,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是成功的關鍵。中國過去幾十年增長主要依靠粗放型擴張,大量剩餘勞動力進城就業,房地產、基建和製造業快速成長。這種增長模式能夠從低收入走到中等收入,但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唯一方式只有產業升級。
創新是推動產業升級的主要動力,我們過去更關注商業模式創新,而支持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的核心還是科技創新,需要各方合力投入到科技領域。同時,金融創新也很重要,現階段融資結構以銀行為主難以支持科技創新。金融創新需要通過市場化配置資源,引導更多的資金合理地進入到創新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