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寒冬 鐘錶業肉隨砧板上

中美貿易戰開打,波及全球各大經濟體,觸發世界貿易戰,本報特別設立「貿易戰圍觀」評論版,邀請專家、學者、政經界人士深入分析貿易戰對全球經濟及各行各業的影響,讓讀者從不同角度及切入點,加深對貿易戰的認識。

香港是全球主要的鐘錶出產地,每年出口高達700億港元,本地只有小量加工程序,主要都是轉口貿易,由中國內地製造的產品經香港轉口到世界各地約佔五成半,而香港鐘錶出口到美國的比例約為16%,即112億港元。另中國內地鐘錶產品每年出口到美國約為39億港元,包括香港廠商在內地生產及直接出口的成錶及配件。

中美貿易戰升溫,多類消費品也勢將成為受害者。在現時的競爭環境下,恐怕廠商難以向美國買家轉嫁新增的關稅成本,如此一來,被加徵的關稅肯定對未來盈利有所影響。雖然美國買家很難找到其他地區的供應商代替香港廠家出產的中下檔次手錶,但這類手錶在現今世代已不是必需品,美國買家大可在其他國家尋找另類的時裝產品暫時代替手錶的需求。新關稅實行的時間表正是廠商接受聖誕訂單的檔期,筆者真不希望今年又來一個寒冬。無奈零售業已首當其衝,業界已感受到消費者的不安情緒,加上人民幣匯價回軟,六、七月的銷售額已顯著下跌。

中小企應拓新市場

在這場貿易戰當中,雙方或多或少的犧牲在所難免,最終只會造成雙輸局面。雖然人民幣明顯回軟,或可抵銷新增關稅的壓力,但在材料採購方面,價錢亦會相對提高。幸好香港特區政府也加快步伐,優化了BUD專項基金,鼓勵廠商開拓東盟市場。當然中小企亦都應該把握這機會,運用政府資助去開拓新興市場。但對鐘錶業來說,東盟十國已不是甚麼從未開發的瑰寶,一些同業更已在當地大展拳腳,但能成功獲得政府的支援,亦不失為錦上添花。

發展低產量自動化

鐘錶製造裝配在珠江三角洲扎根數十年,鑑於產品的特性及不同的配套,已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環境,即使廠家有意將製造基地遷往鄰近東南亞地區亦有心無力。值得各廠家深究的是,由於香港和中國是不同的關稅區,廠商可將高增值加工或生產程序搬回香港。唯一要考慮到是怎樣解決勞工及廠房短缺的問題,所以一定要投放資源發展低產量自動化。

香港鐘錶廠商大多是中小企規模,在這次中美貿易戰,我們可謂肉隨砧板上,只可寄望港府密切注意事態發展,給予業界迅速及大量的支援。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